關鍵字:晚期癌症
-
體內轉化生長因子異常 恐致癌症、失智等病變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36研究發現,轉化生長因子發生異常,與癌症、失智症、動脈硬化、自體免疫疾病等疾病的病程演進有相關性。學者認為,若調控乙型轉化生長因子(TGF-β)功能表現的新藥開發能有所突破,相關疾病治療將有突破性進展,而國際上已熱烈展開研究。 -
西醫治標中醫顧本 聯手擊退卵巢癌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351中西醫聯合治療,已是目前醫界抗癌趨勢。正記中醫診所院長陳瑞聲醫師表示,癌症威脅性命,中西醫治法各異。西醫殺死癌細胞方式療效快,卻不能完全治好,尤其副作用「骨髓抑制」就須配合中醫調治,來提升免疫功能。當癌症嚴重到,連化療治療效果都不佳時,便容易復發,此時建議可選擇兼用中醫消瘤法清邪氣毒火,阻斷癌細胞供給養分。「西醫治標、中醫治本」,雙管齊下,幫助延緩病情惡化,延長生命。 -
她吃素20年 竟也難逃大腸癌
癌症新知 / 腸癌36「晚期癌症不一定是絕症」陳鴻華醫師指出,新藥推陳出新,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治療已從單純化療,新增多線標靶及化療合併治療,患者平均存活期已從原本不到半年提升到2年半。若轉移病灶範圍不大,只要將轉移病灶切除乾淨,存活期可進一步延長到5年。
-
肝癌治療新突破 冷凍微創風險低
癌症新知 / 標靶治療3501收治陳婆婆的台中童綜合醫院胃腸肝膽胰外科主任史兆明表示,「冷凍微針治療」是利用超音波或斷層掃描引導,將直徑1.47mm超細探針穿過皮膚,直接插入腫瘤組織中,快速產生零下40度的低溫,經過反覆二次降溫升溫,就能使腫瘤細胞消融,殺死癌細胞。 -
年過50接受大腸直腸癌篩檢 可降低死亡風險
癌症新知 / 腸癌44由於大腸直腸癌和很多癌症一樣,早期幾乎都沒有症狀,等到出現便血、大便習慣改變、貧血、腹痛、體重減輕時,往往已經是晚期癌症(第三期或第四期癌症)。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成為大腸直腸癌防治的最重要原則。 -
胰臟癌治療新藥 台日聯手研發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46以往進行癌症治療時,除了掃除癌細胞,正常細胞也會受到波及,使得癌症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不僅產生不適情形,有些人因不敵強力治療而死亡。日本NanoCarrier Co., Ltd.董事長暨執行長中富一郎表示,目前研發的抗癌新藥NanoplatinTM,是運用NanoCarrier的先進「奈米微胞技術」,將藥物化為小分子形式運送至癌細胞,使治療過程不傷害正常細胞,並緩慢釋出藥性,同時藥物在血中濃度也能維持在一定範圍。 -
癌因性疲憊威脅癌友 黃耆萃取物可改善
癌症新知 / 抗癌鬥士2433雙和醫院副院長賴允亮表示,癌因性疲憊症是因癌症或癌症治療所造成生理、情緒與認知功能的持續耗竭,無法藉由休息獲得緩解,對患者影響甚至超過疼痛、暈眩與憂鬱。癌因性疲憊症發生並沒有特定期間,癌症診斷初期就可能會出現,末期癌症患者的盛行率更高達6至9成。
-
癌末的中醫照護 溫暖的走完人生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520近十年來,癌症一直列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一名,許多罹癌病患在經過化學與放射線等治療後,產生噁心嘔吐、食慾減退、失眠煩躁、便秘、腹瀉和疼痛等不適症狀,導致生活品質惡化,生理和心理上備受折磨。為了減輕癌症病患的痛苦,施丞修中醫師認為,可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下,適當地透過中醫調理體質和免疫力,藉以減輕腫瘤治療後所帶來的副作用,讓病患可以繼續和病魔對抗。即使是癌末病人,也能在中醫照護下,以人道的關懷取代冰冷儀器與過度醫療,多給予一些溫暖的關懷,安詳且有尊嚴的走完人生最後的一段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