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早療
-
早產兒6個月大 應回門診追蹤檢查發展情況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660馬偕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張瑞幸說明,針對早產兒追蹤,門診醫師會做理學及神經動作檢查、生長評估及營養諮詢。心智及動作發展會由兒童心理師以貝萊氏嬰兒發展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評估;在2010年至2015年間完成大規模追蹤調查發現,孩子矯正年齡僅6個月大的認知發展結果,無法準確預測2歲時的認知發展狀況。 -
早產兒腦部發育遲緩 中西醫攜手早療現曙光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4714現年30歲的越南新住民媽媽平時與先生經營一家麵店,每天靠雙手為生活打拚。懷第3胎時體質虛弱,感冒也未就醫,直到某天出血後緊急送醫,必須提早引產,生下6個月大體重約600多公克的男嬰。孩子出生後在醫院進行各項檢查、觀察確診為小兒腦性麻痺,復健治療長達1年多,在認知、語言、動作能力、學習能力均不及同年齡 -
孕期提前基因檢測 及早預防寶寶遺傳疾病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3005孕育新生命的喜悅無可言喻,如果能確認寶寶一輩子的健康,爸媽就更能安心放手,讓孩子勇敢邁向自己的人生道路。基於這樣的理念,創源生技首創基因儲蓄的概念,將人生5個重要階段,如:孕前與懷孕(孕知因)、新生兒(寶知因)、兒科(兒知因)、成人(康知因、癌知因),規劃一系列基因資訊銀行的產品,並透過微電影《重拾 -
「感統教母」吳端文40年有成 榮獲國家玉山獎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5202有國內「感統教母」之稱的吳端文老師,投入早療領域深耕超過40年,長期致力於感覺統合治療,深受業界敬重。她所帶領的「啟端感覺統合」日前獲國家肯定,榮獲「國家品牌玉山獎最佳產品類獎」的殊榮。「我這輩子只會做這工作,也只做了這一種工作,不為什麼,只希望能幫助跟我一樣經歷的家長。」吳端文老師接獲玉山獎時感性 -
親子共讀 促進幼兒語言發展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4379孩子不說話,可能患有語言發展遲緩。1名王太太帶著頭胎的2歲女兒澄澄打預防針時,向醫師抱怨還沒聽孩子喊過一聲媽,醫師發現,澄澄的身高體重等均發展正常,只有語言功能似乎跟不上同齡的孩子,為了增加孩子的說話意願,王太太接受醫師建議,增加親子共讀、互動,以生活技巧誘導,並建構讓澄澄願意「主動」說話的情境,3 -
建立良好依附關係 化解寶貝分離焦慮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4342家中小寶貝第一次離開父母身邊去念幼稚園,可說是家裡的大事,不過卻有不少家長為此煩心不已,因為寶貝一走到教室就開始放聲大哭、異常焦慮,有些家長還必須站在教室後面陪著上課,專家提醒寶寶如有分離焦慮,可透過行為治療及遊戲治療來降低不安的情緒。 -
健保署推動早療 提供遲緩兒完善照護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331衛福部健保署指出,上續案例都是苗栗大千醫院照護發展延緩兒童的實際經驗。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報告統計,兒童發展遲緩的發生率為6%到8%,估計全台每年約新增1萬名發展遲緩兒童,須透過早期診斷及早期療育,特別是3歲以前的「早療黃金期」,使其和正常兒童一樣發育成長。
-
助顱顏童安心上學 六月、李易夫妻公益代言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561據統計,台灣每年約有300至400個「顱顏患者」出生,其中15%至20%家庭經濟困難。顱顏家庭除了有醫療費用的壓力,私立幼兒園每月平均費用約10,000元至16,000元,貧困家庭根本無力送孩子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