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新科技
-
幹細胞治療讓中風患者站起來 台灣生醫科技登國際媒體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5641大腦一旦神經受損就相當難恢復,全台65歲以上民眾中,每12人就有1人發生中風,很可能因此不良於行甚至全身癱瘓,花蓮慈濟醫院利用脂肪幹細胞,成功協助腦中風患者恢復行動能力,獲得國家與世界注目,將在外交部與Discovery頻道合作《台灣無比精彩》節目中,在多國面前展示台灣生醫科技軟實力。 -
「西瓜」變「絲瓜」? 新科技讓聽損者不再雞同鴨講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2456虹韻發現,從新冠肺炎開始,常有輕度到中度聽損民眾到門市求助,表示與對方交談時比以往更難聽清楚,溝通變得艱難。虹韻總經理王安表示,聽損者為維持社交距離,就常遇到「聽錯」或「沒聽到」等困境,戴上口罩溝通則是更大的挑戰,口罩遮住了嘴巴,限制了唇形辨識的視覺提示,也減弱聲音傳遞的清晰度,造成溝通障礙。 -
近視雷射憂乾眼後遺症? 「SMILE全飛秒」新科技有解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5686而近視王國台灣的情況則更是嚴重,調查顯示高三學生幾乎每10個就有9個近視,讓視力矯正逐漸受到大家的重視。近年來隨著醫療科技的成熟,也讓近視雷射的接受度逐漸提高。大學眼科引進創新技術的「SMILE全飛秒近視雷射」,以全術式的服務滿足近視雷射族群的需求。 -
國際情勢因疫情詭譎多變 台灣整合數位醫療讓世界看見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2635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共同主辦「數位健康發展關鍵趨勢論壇」,邀集主管機關、ICT產業、生技業者、醫界、科技新創、創投機構齊聚一堂,探討全球新趨勢與台灣產業新脈動,尋求互惠共榮新合作模式。 -
微循環不好各種疾病來敲門 非侵入性物理治療可改善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9129現代醫學發現,心血管疾病患者都有微循環不良問題,飲食型態西化、壓力沉重、環境汙染,是導致微循環不良的主因。想要遠離這些慢性病,避免身體提早老化,就要從改善微循環做起。 -
男性面對「最友善癌症」攝護腺癌 多元治療方針保性福
癌症新知 / 攝護腺癌4861相較傳統開刀的切除術的高風險性,海福刀能降低術後疼痛、出血量,攝護腺組織並未全部切除,且能針對第1至2期的攝護腺癌病患進行局部精準治療,能避開神經血管叢並保留性功能、減少尿失禁的發生率,多數心肺功能不佳、服用凝血藥物的年長者也能適用,且復原期快約住院3至5天,手術當天可進食、翌日即可下床。 -
新冠抗體快篩10分鐘顯成果 通過台大醫院臨床驗證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3447研究團隊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成功自行開發出抗體試劑原料,更通過台大醫院醫療團隊臨床驗證,台大醫院建教合作計畫主持人謝思民醫師表示,國內疫情控制良好,所以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體並不多,要考慮如何在有限資源裡達到臨床最大的效益,建議先針對可行性與衛福部專案製造要求,將驗證做到最大值。 -
微循環障礙健康亮紅燈 改善除了運動還有新科技輔助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6435研究顯示,久坐是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因素之一,而這與久坐造成血液循環不良有關。當血液循環不佳發生在身體各個部位的細小血管,就會出現微循環障礙,血液輸送不了、養分和氧氣輸送不到、廢物帶不走,身體便會產生各種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