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接納
-
甩開憂鬱焦慮迎接正能量 從書寫感謝信開始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119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胡延薇表示,書寫感謝信函是個充滿愛的過程,能從經驗及記憶中感受到自我成長、被愛、受照顧、同理接納等較正面的感受,建議民眾應該常抱持著感恩之心,藉由感恩重新檢視自身生活,感受周圍人際的支持與關懷,幫助自己擁有更多的愉悅幸福感,來維持心理健康。 -
厚友誼增自信 研究:少了社交支持可能降低自尊心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740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博士Michelle Harris表示,這是首次在自尊領域的關鍵問題進行研究,得出更具條理性的回答。1個人的社會關係如何,會影響自尊心發展。簡單來說,從研究結果可以證明,自尊和友誼是相輔相成的。 -
孩子愛哭易受驚 4指標教你讀懂「高敏感」孩子的心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906根據美國心理學家伊蓮.艾融博士所預估,全世界每5人就有1人屬於高敏感族。格瑞思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楊琬琳說明,「針對高敏感成人的研究中,最早是將高敏感族定義為:對於內在、外在刺激都比較有感覺,容易被情緒淹沒的一群人。」隨著愈來愈多人投入相關研究,使高敏感特質的內涵變得更豐富、立體。 -
高中生沉迷網路世界產幻覺 醫籲多注意孩子心理需求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652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許雅惠評估小均出現失眠、憂鬱、焦慮情況,除了給予藥物治療外,也轉介給心理師治療。治療過程中發現小均覺得自己長期被忽略,加上成績不佳導致低自尊,而選擇網路世界逃避現實。心理師透過認知行為治療,並聯合父母、學校老師,陪伴小均找到興趣與舒壓管道,1年後,今年即將升高一的小均終於順利脫離網路世界的禁錮。 -
問世間情為何物? 爸媽也要懂的談性說愛技巧
兩性關係 / 愛愛這檔事137國民健康署於107年委託辦理4場「如何與孩子談性說愛」親職講座,並分析回收資料。結果發現,8成1家長經常或偶爾會與孩子談論「性」相關的主題;6成1表示,與孩子談「性」相關議題時有困難。原因在於家長認為自己對於某些議題的知識不夠、覺得難以啟齒、無法與孩子搭起溝通橋樑等。 -
家有過動兒爸媽好苦惱 醫:治療應多管齊下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830吳俊漢指出,通常孩子必須在12歲以前含括多項症狀、行為發生的場域至少超過2個以上,如在家中、學校與安親班等不同情境的表現皆一致,並且症狀持續期間必須大於6個月以上,且確實對生活、學習造成干擾才會在專業判斷下被確診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
心中有愛無障礙 透過童書讓孩子學會同理心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290台灣身心障礙兒童權利促進會致力推動共融遊戲場,理事長周淑菁表示,共融遊戲場就是讓障礙兒童也能一起玩,不只是在旁邊觀賞,從遊具設施的尺寸到周邊的環境都要納入考量,平等使用的空間,是友善城市的起點,孩童與家人在遊玩的互動中產生互助;由玩的角度出發,自然認識多元的障礙者與環境,建立同理心。 -
青少年難相處? 專家建議爸媽先搞懂孩子大腦
醫美減重 / 心靈成長6010現代社會中,與青春期的子女相處溝通,一直是許多父母頭痛的問題,尤其是在和青少年對話時,常常得不到答案與回應,或是青少年在家中,喜歡把自己關在房間,不愛和家人相處,家庭聚會中也看到青少年不斷地滑手機,不愛交流說話,父母即使是想要主動表示關心也不得其門而入。臺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賴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