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挫折
-
壓力太大忍不住大吃大喝 吃對食物才能紓解憂鬱症狀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009澳洲麥覺理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學者,研究76名17歲至35歲具中度至重度憂鬱患者,且飲食習慣中攝取過量的糖、飽和脂肪或加工食品者。隨機分配至2組:「飲食改變組」及「常規飲食組」,針對飲食改變者,研究者提供其1支13分鐘的營養建議影片,1份飲食計畫,及食物包括橄欖油、天然堅果黃油、堅果、香料等。 -
孩子長高路上最強後盾 專業運動心理師的陪伴與支持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184模力診所運動心理博士陳泰廷表示,孩子身高比其他人矮,剛開始最擔心的一定是家長,發現孩子身體發展落後、班上座位越來越往前,家長大多會想方設法帶著孩子運動、讓孩子多喝牛奶,希望能讓孩子長高一些。但此時孩子可能還沒有因身高不足而感到困擾,若是每天被逼著辛苦運動,即便只是跳繩10分鐘,對孩子而言都是氣喘噓噓的苦差事,可能讓孩子討厭運動。 -
學齡前應讓孩子學習動手做 培養獨立自理能力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959習慣什麼事都幫孩子做到好嗎?前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復健科小兒職能治療師黃彥鈞認為,其實孩子現階段發展已能做到的事,就讓他們嘗試自己練習做一些日常的家事,不但有助於感覺統合的刺激,也能讓孩子養成自理能力,在上學後更有自信心。 -
兒童注意力團體職能治療 讓孩子從遊戲中學會專注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998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精神科楊捷茹職能治療師指出,注意力不足和過動症是1種神經發展障礙,會使孩子的控制衝動能力和注意力較同年孩子不足,但透過家長及孩子一同努力,仍可以逐漸縮小此差距,並增進全家人生活品質。 -
大學生過半手機成癮 出現這些症狀是警訊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958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董旭英指出,過度使用網路與許多偏差行為有關,網路使用狀況可能是生活挫折的一些行為表徵,像人際關係變差、憂鬱情緒發生、學業成績下降等,家長及師長應該多多關心孩子使用手機的狀況。 -
高中生沉迷網路世界產幻覺 醫籲多注意孩子心理需求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654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許雅惠評估小均出現失眠、憂鬱、焦慮情況,除了給予藥物治療外,也轉介給心理師治療。治療過程中發現小均覺得自己長期被忽略,加上成績不佳導致低自尊,而選擇網路世界逃避現實。心理師透過認知行為治療,並聯合父母、學校老師,陪伴小均找到興趣與舒壓管道,1年後,今年即將升高一的小均終於順利脫離網路世界的禁錮。 -
畢業生初入職場成為社會新鮮人 職場適應障礙比例增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765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表示,社會新鮮人初入職場,在承受比學生生活更大的壓力時,如果出現失眠、心悸、肌肉無力及腸胃不適等,就可能是「職場適應障礙」。除了上述身心症狀,超過5成患者合併焦慮、憂鬱、煩躁,甚至出現攻擊行為等情緒失控問題,症狀持續時間可長達3個月。 -
透過實際言語或行為幫助 能有效排解焦慮增添幸福感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863研究發現,實踐「愛心與仁慈組」者的連結感、關心和同理心增加且焦慮下降;「相互連結組」則更具同理心和連結感;「向下的社會比較組」則未有任何改善,且在同理心、關心和連結感明顯比「愛心與仁慈組」差。結果顯示將愛與仁慈擴展到他人身上,能減少焦慮、增加快樂、同理心和社會連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