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抑制劑
-
胸口灼熱、喉嚨卡卡 胃食道逆流惹禍?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191臺灣消化系醫學會理事長吳明賢表示,從臨床上來看,胃食道逆流也的確已經超越過去與胃酸相關的消化性潰瘍,成為現今腸胃科門診中很常見的疾病。 -
5年前不願切除膀胱讓癌症又復發 採免疫療法獲改善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422林先生曾在2015年4月因下泌尿道症狀合併血尿就醫,經影像檢查發現膀胱與攝護腺有7x6公分的腫瘤,於病理切片確診為「尿路上皮癌」第4期,但由於當時病人拒絕切除膀胱,而是以化療及放射線治療保存膀胱,2018年10月膀胱鏡檢查才發現腫瘤復發。 -
腦瘤患者術後又遭逢肺癌腦轉移 標把新藥增加存活率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2802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表示,最新癌症報告發現,肺癌死亡率蟬聯第1位,平均每1小時3分15秒就有1人死於肺癌,每年新增患者超過1萬4,000人,且死亡人數亦高達9,000多人。 -
類風溼性關節炎注意 免疫制劑恐讓康復型B肝再發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771北榮長期追蹤1,494位康復型B型肝炎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結果發現,其中17位患者發生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陽轉(即已經消失的表面抗原再次出現),部分患者發生嚴重肝炎。 -
糖尿病4成合併腎臟病 頭痛疲倦竟是腎衰竭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889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常務理事陳宏麟醫師指出,類似案例比比皆是,如果糖友都能提高警覺,積極治療,選用合適的治療方式,就能大幅降低洗腎危機。 -
新冠藥物研發台灣不缺席 國內3款藥物計畫量產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858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研發組組長暨國衛院院長梁賡義表示,美國吉立亞醫藥日前與台灣3家醫院合作,讓台灣能夠參與多國多中心臨床測試。用目前數據來看,應用在患者身上多能有效力,台灣食藥署也已經有條件開放使用,同時有關奎寧類藥物測試,台灣也有許多醫院展開測試,確認是否能增加治療效力。 -
異位性皮膚炎易反覆發作 生物製劑療法放寬青少年使用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3622國內異位性皮膚炎盛行率逐年上升,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朱家瑜醫師表示,這是一種皮膚屏障異常合併免疫系統失調的慢性皮膚病,依照「病灶佔體表面積(BSA)」及「溼疹面積與嚴重程度指數(EASI評分)」,區分為輕、中、重度等3級。 -
健保給付多項突破創新藥物 除黃斑部病變抑制劑還有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2798健保署日前召開「藥物共擬會議」,與醫藥界及付費者代表協商討論後,通過多項給付方案,包括:擴增治療眼科黃斑部病變之新生血管抑制劑給付範圍、擴增預防早產兒之病毒感染藥物給付周數,以及首次健保給付標靶藥於卵巢上皮細胞、輸卵管或原發性腹膜癌及子宮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