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手肘
-
復健科醫師解析手部疼痛成因 增生療法幫助縮短恢復期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8909超越復健診所復健科醫師繆璇解釋,「腕隧道症候群」是因為神經壓迫而導致手部麻木跟痠痛的疾病,好發於女性,針對某些過度使用手腕的人比較容易發生,譬如運動員、家庭主婦等。至於指關節炎的病例常見為大拇指的掌腕關節炎,因為常提重物、長時間拿手機以大拇指滑動,主要症狀會有僵硬無力、手指彎曲不順和疼痛感。 -
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新療法 高血壓治療不再當藥罐子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755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科劉冠良醫師經評估腎動脈狀況後,建議黃先生接受新式治療法「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術後兩天即可出院。而後,黃先生得到良好的控制,只需要比以前少的藥物,即能順利將血壓維持於理想值,配合良好的飲食及規律作息,生活品質明顯改善。 -
天熱皮膚越抓越紅越癢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這樣做金母湯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485前陣子全國防疫3級警戒,許多小孩都在家上課,1名4歲男童由家長發現,經常全身搔癢一直抓,特別在天氣熱容易流汗時,嚴重時不但抓到破皮流血,在手肘與膝蓋內側也有紅疹與丘疹,軀幹也有大範圍皮膚乾燥與脫屑,家長協助就醫才漸漸改善症狀,父親回想自己小時候也有類似狀況。 -
鞍馬王子李智凱東奧奪銀! 長庚運醫照護扮演助攻利器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59鞍馬王子李智凱東奧奪銀,他賽後感謝醫療團隊的照護,因為體操有許多用上肢支撐的動作,對肩膀和手肘的負荷非常大,遇到相關狀況時,與醫療團隊第一時間的緊密合作,是確保最佳狀態背後的一大關鍵。 -
模板工人搬重物姿勢錯誤 肱骨外上髁炎又稱「網球肘」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624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吳信廷表示,網球肘的醫學名稱為「肱骨外上髁炎」,為肌腱炎的1種,是指手腕關節不當使用,或重覆動作造成肌肉及肌腱使用過度,導致肌腱受傷與發炎,表現症狀為手肘外側(肱骨外上髁)疼痛,手部抓握力量也會降低。 -
65歲以上長者訓練肌力防跌倒 圖解6招坐姿訓練秒學會
醫美減重 / 養生抗老5976世界衛生組織建議65歲以上長者每周應累計至少150分鐘中等費力運動。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表示,對於身體活動量不足且體能差的長者除醫學診斷上應注意的身體活動禁忌外,以增加日常性活動為優先。像是練習從坐姿到站姿所需的肌力及移動時所需的平衡力,以減少身體活動時可能發生跌倒的情形。 -
傳球聽到「趴!」一聲 就醫檢查竟是肘關節內上髁骨折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819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賴禹呈表示,劉同學是學校棒球隊王牌投手,近期因手部不適,教練暫時將他改調至外野,但因外野傳球時,需要使用的力量比投手投球更大,導致他某次傳球練習時,前臂先用力後伸並外展,之後前臂屈肌猛烈收縮,瞬間造成肘關節內上髁被屈肌群牽拉,導致撕脫骨折。 -
擺脫自律神經失調! 中醫10巧健康操幫助穩定自律神經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9827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兼任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中醫治療對於調整自律神經失調,通常都能發揮不錯的效果,例如:刮痧、針灸,幫助調理身體,讓體內氣血、體液重新分布,幫助改善自律神經的不正常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