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我們與惡的距離
-
思覺失調症患者居家治療期間自殺風險高 醫籲積極應對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185若曾看過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應當對於需家中治療思覺失調症的男主角應思聰,在家休養時頻繁與家人起衝突的片段,相當心疼。現今的精神病患個案通常在家治療,然研究發現思覺失調症在接受居家治療時的「輕生」風險比一般人為多。 -
職能治療師陪精神康復者走過幽谷 去汙名找回正面形象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326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文山職能工作坊於2023年1月3日至13日舉辦「I WATCH-精神康復者的內心與視野」展覽,展出工作坊內學員的繪畫、攝影作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職能治療科李淑君主任表示,多年來松德院區專精於精神醫療領域,並同時創新許多精神康復者去汙名(de-stigmatization)作為,以提升社區精神健康識能。 -
思覺失調用藥可控制 不貼標籤拉近患者與社會的距離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129許世杰醫師提到,隨著醫療發達,目前已有多種藥物可以有效控制症狀,避免復發,患者只要規律用藥、穩定治療,就能維持日常生活狀態,甚至有機會重返職場。不過台灣精神醫學會與康復之友聯盟調查發現,約5成思覺失調症患者感到自卑,認為病情阻礙其社交生活。此外,社會大眾對思覺失調症認知不足,還是常有人以「怪人」、「不定時炸彈」等負面字句來形容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