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覺失調用藥可控制 不貼標籤拉近患者與社會的距離

2694
馬姍妤 報導
思覺失調症特展
▲思覺失調症是腦部疾病,每100人中就有1人罹病,患者因大腦「思考」與「知覺」功能失調,以致出現幻覺、妄想等症狀。(圖/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提供)

【NOW健康 馬姍妤/桃園報導】公視戲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獲得本屆金鐘獎數項提名,也讓更多民眾了解思覺失調症,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許世杰表示,只要能多一點理解、少一點偏見,就能拉近患者與社會的距離,減少悲劇發生。

 

患者阿毅已罹患思覺失調症多年,只要一發病,就認為有特務殺手會取他性命,甚至會聽到特務說話或在耳邊威脅他,以致他行為失控,經常聲淚俱下、雙膝跪地、用頭撞地、全身發抖等,因害怕遭到刑求,進而一心尋死,多次試圖上吊自殺。

 

許世杰說明,思覺失調症是種腦部疾病,每100人中就有1人罹病,患者因大腦「思考」與「知覺」功能失調,以致出現幻覺、妄想等症狀。精神部副主任洪錦益進一步解釋,思覺失調症會讓患者脫離現實感,如果出現「正性症狀」,也就是超過正常體驗的經驗,就常會聽到別人聽不到的聲音、覺得有人監視、跟蹤、注視著他,或覺得有魔幻的力量在影響著他。

 

至於「負性症狀」,則是正常體驗的縮減,例如變得懶散、退縮、缺乏動機、情緒呆板、社交畏縮。「混亂症狀」則為思考、情感或行為的混亂,例如語言離題或前後不連貫、傻笑、不合宜或無理由的舉止。

 

許世杰提到,隨著醫療發達,目前已有多種藥物可以有效控制症狀,避免復發,患者只要規律用藥、穩定治療,就能維持日常生活狀態,甚至有機會重返職場。不過台灣精神醫學會與康復之友聯盟調查發現,約5成思覺失調症患者感到自卑,認為病情阻礙其社交生活。此外,社會大眾對思覺失調症認知不足,還是常有人以「怪人」、「不定時炸彈」等負面字句來形容患者。

 

為此,林口長庚醫院於即日起至9月30日,特於復健大樓1樓大廳展出「思覺失調症特展」,讓外界重新認識精神疾病,減少對於此疾病的汙名化。許世杰指出,全台約有15萬名思覺失調症病友,目前不論是口服或是針劑治療,除了改善正性症狀外,也能改善負性症狀,讓病友回歸日常生活、工作及社交,提醒患者千萬不要自行停藥,也希望家屬能給予適當支持,助其早日康復。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