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懸浮微粒
-
居家嚴防PM2.5毒害 杜絕燒烤、焚香、吸菸汙染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117台灣大學公衛學院副院長詹長權表示,人體吸入PM2.5後,可深入肺泡再經血液循環至全身各器官組織,造成全身性毒害,國外研究針對孕婦研究發現,當孕婦暴露在PM2.5環境下,會增加胎兒早產、出生後體重較輕、過敏性鼻炎和氣喘等問題。 -
菸害霾伏! 家有吸菸者肺癌風險增三成
癌症新知 / 肺癌3381國民健康署2016「戒菸就贏比賽」將於5月將於正式開跑,活動邀請拒菸志工昆凌代言拍攝2016「戒菸就贏」活動宣導短片,她在片中以一身霹靂嬌娃靚裝亮相,號召「姊姊妹妹站出來、哥哥弟弟一起來」。
-
國人空汙觀念調查 六成五民眾知與肺腺癌相關
癌症新知 / 肺癌3307為瞭解台灣民眾對空污威脅是否充分認知,遠見雜誌針對台灣20縣市、20歲以上民眾展開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五成(54.6%)民眾不滿意目前居住環境的空氣質量,滿意的不到四成(38.0%)。各地區民眾對空氣質量不滿都突破五成,又以南部民眾逼近六成(59.5%),最為不滿。 -
洗鼻器可緩解過敏 對抗PM2.5無防護力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045食藥署指出,針對空氣中汙染物質,人體有自然防衛機制,例如,鼻腔利用黏膜分泌鼻水、黏液,藉此沾黏並清除外來物,過濾空氣各類髒汙微粒。髒汙微粒數量過多或具有傷害性,超過鼻腔黏膜所能負荷,有些人就會藉助洗鼻器來幫助清潔。 -
中研院:高濃度PM2.5籠罩 肝癌風險增兩成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908中央研究院與陽明、成功大學合作,率先全球發現,長期暴露在高濃度的PM2.5環境裡,會提高約兩成的罹患肝癌風險。研究團隊在台北、新竹、嘉義、屏東及離島澎湖等5縣市抽樣2萬多30歲以上的巿民,平均追蹤近17年,結果發現,當中464人患肝癌。經比對病人的居住地與PM2.5指數後,本島及澎湖PM2.5濃度每立方米分別增加13.1微克及0.73微克時,患肝癌風險便提高22%。 -
空汙列為全民公敵 鼻過敏兒首當其害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399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秋冬之際不少家長帶著家中的「過敏兒」前來就醫。在專業診斷後發現,孩子的過敏症狀除了流鼻水、頭暈、眼睛癢,還有因長期鼻過敏引發的鼻粘膜腫大。不時讓小朋友頭昏、呼吸不順暢、不停地揉擦鼻子,極不雅觀,鼻涕流個不停,夜晚睡覺時更是鼻塞一整夜,精神與專注力大幅下降,影響隔天學校的學習與考試表現。 -
PM2.5增加結核病風險 全台空汙雲林最嚴重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377PM2.5污染是全球最大的環境健康風險因子,根據環保署2014年空氣品質監測報告指出,台灣所有空氣品質監測站的PM2.5年平均濃度為25μg/m3,為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的2.5倍。 -
空汙管制新條例 明年達緊急級禁開車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2017環保署指出,本次修法中將會把細懸浮微粒(PM2.5)指標納入項目。以往,按照不同汙染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各訂定濃度標準值,且將空氣品質緊急應變濃度區分為三等級(初級、中級及緊急),但依循預警原則精神,將於緊急防制辦法中新增預警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