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懶惰
-
與憂鬱症不同 失智症患者45%情感淡漠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704根據1篇2019年7月發表於《神經科學》的研究指出,情感淡漠是失智症最常見的症狀,有45%的失智症患者出現此情形,比記憶流失的影響更大,不過,在研究和照顧上卻經常被忽略。 -
帶毛小孩散步有幸福感 提升主人運動量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977研究顯示,增加體能活動以及與其他狗主人的社交互動是遛狗的連帶效益,但較無增強主人遛狗動機的功能。研究者表示,通常養狗者的體能表現較活躍,主人每次遛狗至少會快走30分鐘,很容易達到每周運動150分鐘的目標,可大幅提升身體活動水平。
-
帕金森氏症自我檢測 符合3項以上應盡快就醫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5007吳雅純補充,帕金森氏症除了會有上述情況外,還會伴有長期便秘、嗅覺失靈、輕度憂鬱、睡夢中拳打腳踢、失眠、肩頸或腰背疼痛等症狀。已逝台灣知名音樂家李泰祥、前世界拳王阿里,以及主演「回到未來」的好萊塢影星米高.福克斯(Michael.J.Fox)都為帕金森氏症打響了知名度。 -
孩子偷懶功課差? 學業表現恐受父母憂鬱影響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1562016年2月《美國醫學會精神醫學期刊》刊出研究指出,若父母任一方陷入憂鬱,孩子的學業表現會受到影響。這份研究以1984年至1994年間出生於瑞典的兒童為對象,樣本數超過110萬名。 -
掌握視力黃金治療期 讓弱視眼不再「懶惰」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654弱視被稱為「懶惰眼」(Lazy eye),判斷依據是眼球組織無病變,單眼或雙眼視力卻無法以眼鏡矯正至0.8以上即為弱視,主因是大腦視覺功能發育不全而影響視力。曾有一案例主角小安時常無故跌倒,父母誤認腿部骨骼生長異常所致,經醫師診斷後,建議至眼科檢查才發現小安罹患弱視,左眼裸視1.2,右眼裸視僅0.2。 -
學前教育》幼兒潛能開發 順其自然最好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801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授林佩蓉指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在學習,不需要特殊的訓練,應該順其自然在情境中學習,給孩子一個快樂成長的環境。坊間許多學習課程和教具都打著「腦力潛能開發」和「右腦開發」的口號,吸引焦慮的父母一頭栽入,林教授認為,父母對於子女教育的關心自然值得肯定,但是過度相信商業機制的產品,期盼孩子能被開發成小天才或小神童,則是需要打破的教養迷思。
-
髒髒的黑脖子 容易忽略的黑棘皮症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420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王繁棻指出,黑棘皮症分佈部位以頸部周圍最多,其次為腋下,少數出現於手肘或膝蓋,看起來給人一種不整潔的感覺。 -
不必極度挨餓 標靶減重可局部雕塑
醫美減重 / 美容整形2362萬芳醫院肥胖防治中心主治醫師林硯農表示,所謂標靶減重法,其中標靶(target)的意思,就是集中火力對付脂肪最豐富的區域,例如肚子或臀部。「被動式運動」的特色,是利用體外中頻電刺激儀,加上飲食控制,達到減重瘦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