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幼兒潛能開發 順其自然最好

2331
【NOW健康 編輯部/特別報導】
嬰兒
▲ 林教授認為,現在的幼兒很早就被送進強調各種開發腦力、才藝學習的教室,但是這些學習都是偏向靜態,缺乏動態的學習,此外刻意的學習會讓孩童產生壓力,反而可能扼殺孩子的學習興趣。與其花錢送小孩去上昂貴的課程,父母帶小孩帶戶外多做一些體能活動,平衡過多的靜態學習,對於孩子的大腦發展刺激更有助益。(圖/ingimage)

台灣社會近來面臨少子化的衝擊,子女數減少的情況下,每個孩子都是寶,現代父母也更重視幼兒教育,願意付出更多心血和金錢培養孩子的腦力發展。尤其坊間盛傳「三歲定終生」以及「讓孩子贏在起跑點」的說法,更讓父母對於啟發幼兒腦力潛能的學習趨之若鶩,急著四處打聽適合孩子的課程。究竟腦力潛能要如何開發呢?學者專家的看法倒是讓家長可以放寬心,學習只要順其自然就好。

生活中學習 動態活動刺激大腦發展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授林佩蓉指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在學習,不需要特殊的訓練,應該順其自然在情境中學習,給孩子一個快樂成長的環境。坊間許多學習課程和教具都打著「腦力潛能開發」和「右腦開發」的口號,吸引焦慮的父母一頭栽入,林教授認為,父母對於子女教育的關心自然值得肯定,但是過度相信商業機制的產品,期盼孩子能被開發成小天才或小神童,則是需要打破的教養迷思。

 林教授認為,現在的幼兒很早就被送進強調各種開發腦力、才藝學習的教室,但是這些學習都是偏向靜態,缺乏動態的學習,此外刻意的學習會讓孩童產生壓力,反而可能扼殺孩子的學習興趣。與其花錢送小孩去上昂貴的課程,父母帶小孩帶戶外多做一些體能活動,平衡過多的靜態學習,對於孩子的大腦發展刺激更有助益。現代父母生活忙碌,或許無暇抽空天天帶孩子到戶外,但是總能退而求其次,一週安排幾次到公園看看花草、玩玩遊戲器材。學齡前幼兒主要是用感官探索認識世界,這些奠基於生活中的學習,是刺激大腦發展最好的方法。

家長陪伴不代勞 親子共讀好時光

 林教授特別提醒,父母往往為了開發小孩的腦力潛能,費盡心血找尋各種管道讓孩子去學習,在生活上卻習慣事事為孩子代勞,反而使孩子失去可以透過生活學習的自然方式。舉例而言,有些家長覺得讓孩子自己吃飯太慢,或是會讓食物掉滿地,而寧願餵食,或是搶著幫孩子穿衣、穿鞋,做一些生活瑣事,但是孩子的學習本來就是在摸索中成長,家長並不需要干預,只要有耐心的讓孩子依照自己的步調學習成長,陪伴等待是對孩子的學習最好的鼓勵。

 林教授也指出,家長需留意不要讓孩子看太多電視和過度使用3C產品,儘管這些聲光效果的影像刺激對小孩有吸睛效果,但是並不適合學齡前的兒童。首先,長時間看電視造成台灣兒童嚴重的近視問題,再者這種學習方式只對大腦造成部分刺激,又是被動接收,反而會使小孩變得懶惰,包括懶得運動,也懶得運用原本對外在世界主動探索的觀察力和好奇心。

 若是父母希望藉由媒體幫助孩子學習,林教授建議可以透過廣播、CD、錄音帶的聽覺材料,一方面可以刺激孩子發揮想像力,再者長時間使用也不會對孩子身心造成負擔。

 最後,林教授特別提倡親子共讀的重要性,認為閱讀繪本比看電視更能刺激孩子腦部不同區域的連結,提升孩子的專注力與思考力。閱讀繪本的重點是讓孩子欣賞豐富的圖畫呈現,圖像空間的學習能開發孩子的右腦,而不要急著讓孩子去認書中的文字。家長應該妥善運用親子共讀,至少睡前花十五分鐘幫小孩講床邊故事,不只促進親子關係,從聽故事開始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對孩子的發展和學習更有幫助。

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