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憂鬱症
-
防疫不忘關懷青少年身心狀況 專家建議做校園憂鬱普篩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979根據1篇發表於2021年5月《美國醫學會期刊網路版 (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指出,12至17歲青少年的重度憂鬱症發病率從2011年的8.3%增加到2016年的13%,僅有3分之1的青少年接受治療。而在校園進行憂鬱症普篩,有助於憂鬱症狀的青少年被辨識出的機率。 -
憂鬱症輕生前有徵兆 7位名人用一句話陪伴鬱友度難關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009根據衛福部109年抗憂鬱藥物使用人數統計,逾150萬人正在服用抗憂鬱藥物,推測台灣每15個人就會有1人罹患憂鬱症,與大腸癌的發生率相同。雖然民眾對憂鬱症仍有部分誤解或迷思,隨著近年越來越多名人勇敢挺身,分享自身的抗鬱經歷,使大眾更重視憂鬱症相關議題。 -
8成自殺者有憂鬱症 陪伴憂鬱親友度過難關請這樣做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905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周伯翰表示,導致自殺的原因很多,除了憂鬱症之外,久病纏身、年紀老大、個性衝動、物質濫用等都會增加自殺的危險性。周伯翰發現,在新竹地區「工作過勞」也是常見導致自殺的危險因子,年薪1、2百萬的竹科工程師,是人人稱羨的人生勝利組,但他卻飽受煎熬,365天24小時都需待命,手機不離身,日前就因為工作過勞、出現憂鬱情緒,而有輕生念頭。 -
中醫看待憂鬱症 肝臟才是主要致病因素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212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邱淑娟指出,西醫看待憂鬱症主要歸因於大腦神經傳導出現問題,而中醫認為「肝」才是影響最重要的臟腑。肝主筋和爪,包含人體的韌帶、筋膜、指甲和神經系統;此外,肝主「藏血」和「疏泄」,指的是能儲存血液及調節全身血量供應,疏通人體的氣機血行以調節情志活動的功能。 -
準婆婆讓她罹患婚前憂鬱症 預習幸福該這樣做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617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表示,現在年輕世代的婚姻觀趨向個人主義,較追求與另一半的自由親密關係,跟過去傳統的支配控制模式大相徑庭,當2個不同世代因婚姻關係被迫交集時,就可能引發溝通衝突。 -
銀髮族罹患憂鬱症 恐出現「假性失智」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815在《他是憂鬱,不是失智了》一書中闡述了老年憂鬱症與失智症的不同,作者和田秀樹以多年的臨床經驗,用淺顯易懂的文字,讓讀者明白老年憂鬱因症狀近似老化、失智,而常被忽視或誤解,如果我們能幫助身邊的長者穿越情緒黑潮,就能避免誤診的情況發生。 -
遠離憂鬱症 從改變生活做起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798若憂鬱症狀較緩解後,建議參加個別心理諮商或團體心理治療、平時蒐集與建立自己好的想法資料庫、從閱讀或生活中不斷學習正面思維。有了轉念的能力,每天省思並時常運用於日常生活中,對於正向情緒頗有幫助。 -
妙齡女植牙竟患憂鬱症 複合式植牙安全有保障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1938一名約25歲女性患者在植牙完2年後,因為難忍不適,原來的醫師又無法解決,終於決定另求他醫。ICOI植牙專科醫師呂睿庭表示,這名患者看診時,敘述自己過去在面對植牙部位疼痛不適時,只能利用止痛、消炎藥來緩解,心情相當沮喪,已罹患憂鬱症,仔細診查後,發現患者前牙連接鼻孔部位已經發炎,顏面骨頭也因發炎細菌侵蝕,形成植透鼻孔現象,而這就是在當初植牙過程中,未經審慎評估植牙安全相對位置,選擇過粗的植體,患者用手觸摸臉部鼻心位置即可感受到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