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慢性腎臟病
-
台北市紅十字會講座 教你打造「腎」利人生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084台北市紅十字會舉辦免費健康公益講座,民眾反應熱烈,踴躍參加。 -
講座快訊》心肌梗塞恐奪命 胸痛、噁心莫大意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525專業醫師提醒,民眾若平時出現左胸前感覺疼痛或緊縮,伴有頭重腳輕的感覺、或暈眩、盜冷汗、噁心或呼吸困難,甚至合併有喉嚨緊、口角麻的症狀,很有可能是「冠狀動脈粥化」的警訊,應盡速前往就診。一旦延誤病情,恐導至冠狀動脈幾乎完全阻塞,隨時都有可能引發急性心肌梗塞,民眾不可不慎。
-
耐心陪伴跨越洗腎障礙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289賴醫師指出,門診中約有四至五成病患有糖尿病,國外文獻及門診經驗都可看出,糖尿病隨著時間進展,容易引發其他病變,明顯且容易察覺的是視網膜病變,這時腎臟功能可能已經有問題,多數患者因為沒感覺到痛苦而忽略。
-
輕忽眼底足部檢查 糖友失明截肢風險激增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225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表示,糖友只要掌握控糖A到G,包括糖化血色素、血壓、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遵醫囑按時服藥、眼底檢查、足部檢查及腎功能檢查等7個指標,就能遠離糖尿病併發症的威脅。
-
210萬腎友小心 罹患皮蛇機率高6成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115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醫師提醒,年紀愈大,免疫力降低,帶狀疱疹發生機率愈高,有帶狀疱疹家族史的民眾,應維持作息正常,學習抒壓,規律運動,施打疫苗,以積極預防帶狀疱疹的發生。 -
從小習慣清淡飲食 可避免高血壓等疾病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3271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每日的鹽分攝取量是5公克,台灣衛生福利部建議為6公克,而根據調查,台灣人經常攝取高達每日15公克,是建議量的兩倍以上,比起日本平均11公克高出許多。 -
破除洗腎迷思 病友也能活出亮麗人生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033洗腎的方式分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兩種。血液透析須在患者身上的動靜脈廔管扎入兩根針,一根將血液抽出體外,經機器淨化,再從另一根導回體內。每周做三次,每次時間約4至5小時,必須在醫療機構進行;腹膜透析則是在患者腹腔植入一條人工導管,透析液由此進入體內,利用腔內腹膜,透析出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和多餘水分,再引流出體外。腹膜透析需要每天進行,患者經訓練後,可自行在家處理。 -
燕麥奶生菜沙拉 糖尿病腎病變地雷食物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4430為協助國內約四萬名糖尿病腎病變患者解決飲食難題,台灣腎臟醫學會、糖尿病衛教學會與營養師全聯會合作推出「糖尿病腎病變早餐指南」,建議患者掌握低蛋白、低GI、適量膳食纖維、適量不飽和脂肪酸,善用腎臟營養品等飲食四原則,避免錯誤飲食造成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