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洗腎迷思 病友也能活出亮麗人生

1875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
醫師
▲相較之下,血液透析的效率高,不過動靜脈廔管在反覆穿刺後,會有感染與阻塞的風險。(圖/ingimage)

目前國內健保給付的洗腎人數有7萬多人,民國101年的透析門診支出高達311億元。但大多數的人對慢性腎臟病瞭解有限,對洗腎更是存在許多錯誤印象。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腎臟科陳殷正主任表示,腎臟病患知道需要洗腎時,都會陷入低潮,其實洗腎的人不但能保有正常生活,還能維持穩定的品質。

洗腎的方式分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兩種。血液透析須在患者身上的動靜脈廔管扎入兩根針,一根將血液抽出體外,經機器淨化,再從另一根導回體內。每周做三次,每次時間約4至5小時,必須在醫療機構進行;腹膜透析則是在患者腹腔植入一條人工導管,透析液由此進入體內,利用腔內腹膜,透析出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和多餘水分,再引流出體外。腹膜透析需要每天進行,患者經訓練後,可自行在家處理。

相較之下,血液透析的效率高,不過動靜脈廔管在反覆穿刺後,會有感染與阻塞的風險。再者,血液透析要在4到5個小時內,把累積數天的廢物清除,等於進行全身換血,因而造成體內代謝廢物濃度波動較大、身體因應變化的負荷也高。由於必須在醫療單位進行,時間及活動空間皆會受到限制。

腹膜透析相對和緩,與腎臟持續性的代謝方式接近,身體負擔也降低許多。而且操作簡單,病人在接受訓練後,就不需要頻繁跑醫院。需注意的是,腹膜也可能損壞和生病,一定要按正常換液步驟、遵循醫囑進行相關記錄,維持導管周邊部位的清潔,並且定期回診才能維持身體健康與良好的生活品質。

另外,腹膜透析在洗腎前兩年的存活率比血液透析高,因為洗腎初期身體需要適應新的代謝方式,該時期的病人較為虛弱,甚至患有其他疾病,所以血液透析存活率會比較低。而且近幾年由於技術進步,腹膜透析長期表現已有追上血液透析的趨勢。

住在泰山的陳小姐在陳殷正主任的建議下選擇使用連續可活動式腹膜透析(CAPD),兩年後改用更方便的全自動腹膜透析(APD)。這項治療只需要利用晚上的睡眠時間換液,因此日間生活幾乎沒有受到影響。

然而這樣是否有損睡眠品質呢?陳小姐笑著表示幾乎沒有影響。最多就是翻身時壓到管線時,機器會發出警示音,稍微調整姿勢即可。唯一的特點是,早上起床時,留在體內共2,000毫升的交換液,會讓人覺得已經吃飽了。現在陳小姐只需每月回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回診一次,平時僅與院方腹膜透析護理師電話聯絡,以回報狀況或諮詢。

過去觀念總以延長洗腎病人壽命為最高宗旨,卻很容易忽略他們的生活品質!陳殷正主任用實際案例說明,曾有位老人家需要洗腎,以專業觀點來看較適合血液透析,但家人想自行照顧,並給予老人家正常的居家生活,希望進行腹膜透析。最後陳主任尊重家屬的意願,結果老人家不但適應得很好,也過得很快樂。

時代進步,觀念也該跟著改變。醫生在看診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讓患者了解不同的治療方式,尊重他們本身的意願,選擇希望的生活方式,而腹膜透析確實能滿足這樣的需求。最後陳主任不忘提醒大家,正常作息、規律運動、清淡飲食,和定期檢測血液、血脂、血糖,才能讓自己遠離洗腎的風險。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