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慢性病患
-
168間歇性斷食適合你嗎? 這3種人可別輕易嘗試!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5152根據外電報導指出,女星珍妮佛.安妮斯頓就是厲行「168間歇性斷食」,在進食的8小時內飲食均衡,少吃高熱量食物,藉此延長身體消耗體脂肪的時間,幫助脂肪代謝,維持完美身材。美國紐約註冊營養師佛列里區(Tanya B. Freirich)建議,想達到最佳效果,最好在早上10點以前開始進食,傍晚結束,比較符合人體自然的生理時鐘。 -
疫情悶壞掀起「偽出國」風 外出這些必備藥品帶了沒?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4309陳昱彰從門診觀察發現,外出旅遊時最常見的感染疾病就是腹瀉,別人開心戲水、逛夜市、吃美食,卻有人離不開旅館的馬桶,持續拉肚子,哪邊都去不了。到外地旅遊,最好避免生食或吃衛生差的路邊攤。再者,以飲用乾淨的瓶裝水為主,用餐之前,應該養成洗手的清潔防護習慣。 -
健身手環提供身體機能數據的同時 可能也增添焦慮感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478丹麥哥本哈根大學教研室助理教授Tariq Osman Andersen表示,研究找了27位名心臟病患者使用Fitbit健身手錶測量睡眠狀態、心律和身體活動,儘管可以讓這27位心臟病患者更了解疾病相關的知識外,也能讓他們在配戴健身手錶的這6個月內受到激勵而開始運動,但同時也讓心情變得更加焦慮。研究發現,患者配戴健身手錶雖然好處比較多,但無法獲得正確的數據解讀,反而造成不必要的焦慮。 -
慢性病患者只要注意血壓? 研究指出心跳也是關鍵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589新光醫院心臟內科魏承駿醫師發表最新的心跳軌跡研究,分析金山地區3400名居民20年間的心跳軌跡,發現心跳變化的軌跡和死亡率有密切關係,心跳越快死亡率是呈線性增加,平均心跳數10年內不斷上升的群眾,死亡率是心跳穩定群眾的2倍以上,而原本心跳很快的群眾,如果能夠把心跳控制下來,發生死亡的風險其實可以下降到和穩定群眾一樣的。 -
老菸槍罹患肺阻塞不服藥控制 急性發作呼吸困難險喪命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035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郭家維表示,曾先生因長期菸癮導致慢性咳嗽、活動性氣促之肺阻塞症狀外,也出現過肺心症、心房顫動等共病症。過去曾反覆因肺阻塞急性發作住院,接受氣管內插管和呼吸器支持治療,但他仍不規律用藥及回診追蹤,使得家屬經常在醫院住家兩邊跑,為此相當苦惱。 -
新竹市醫療智慧化 針對4大健康課題建立產官學平台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129新竹市副市長沈慧虹在會中提到,雲端科技固然好用,但要能「接地氣」的運用,才能將效益最大化,讓智慧產業永續發展。衛生局王宗曦局長則表示,新竹市做為科技首都,未來公共衛生政策將朝民眾就醫、長照服務、心理健康、預防保健、傳染病防治、食安防護及兒童幸福等各面向積極發展,並配合引進數位化的智慧健康服務,成為新竹智慧城市最重要的其中1塊拼圖。 -
全台高溫不斷刷新 食物不新鮮易引發中毒嚴重恐致命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260食藥署食品組科長江仟琦表示,108年台灣食物中毒總共503件,人數6499人,常見原因包含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諾羅病毒等,食物處理人員雙手沒有清潔完全,或是清洗食材水源不乾淨,在高室溫下存放,很容易滋生細菌引發食物中毒,5至9月氣溫較高,經常發生食物中毒事件。 -
愛滑手機、高度近視、三高 當心成為白內障高危險群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2747眼科診所兼任主治醫師王倫奕指出,當眼球瞳孔後方水晶體由原本透明狀態轉變為混濁時,便稱為「白內障」,這時光線通過眼球投射至眼底的影像會變模糊。白內障會隨著年紀漸長惡化而影響視力,造成視力減退、降低患者對周遭清晰度與顏色深淺的識別能力,並進而影響到其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