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悲觀
-
以樂觀態度生活 不只心情好身體也更健康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601研究還發現,1個人對於未來的想法越積極,罹患心臟病或死亡的風險就會越小。至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關聯,Alan Rozanski說明,研究持續追蹤顯示,秉持樂觀主義的人會有更好的健康習慣,且吸菸的可能性也比較小。 -
8成自殺者有憂鬱症 陪伴憂鬱親友度過難關請這樣做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905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周伯翰表示,導致自殺的原因很多,除了憂鬱症之外,久病纏身、年紀老大、個性衝動、物質濫用等都會增加自殺的危險性。周伯翰發現,在新竹地區「工作過勞」也是常見導致自殺的危險因子,年薪1、2百萬的竹科工程師,是人人稱羨的人生勝利組,但他卻飽受煎熬,365天24小時都需待命,手機不離身,日前就因為工作過勞、出現憂鬱情緒,而有輕生念頭。 -
寶寶哭鬧不停好煩惱 哭了該立刻安撫嗎?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4346由於寶寶不會說話、溝通,「哭」成了最自然的表達方法。然而,許多家長一看到孩子哭得歇斯底里,不免懷疑寶寶生病、身體出問題。但振興醫院兒童醫學部特約醫師羅玉芳指出,孩子哭泣的原因五花八門,卻只有5至10%的寶寶是真正因生理疾病而哭泣,家長可先評估孩子的基本生理需求是否被滿足。 -
婦人被自己的打呼聲吵醒 就醫檢查發現晚期肺腺癌
癌症新知 / 標靶治療3603台灣1年新增1萬3千多名肺癌患者,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醫師指出,早期肺癌沒有症狀,等到患者因為喘、咳嗽、疼痛,或是其他症狀而就醫,多數已是晚期。 -
翻轉照顧悲歌 善用「長照四包錢」改寫人生劇本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59近年照顧悲劇頻傳,家總分析107年度2350名個案後發現「沒有照顧替手(佔總個案數45.1%)」、「照顧失智症患者(28.0%)」、「老老照顧(28.0%)」、「照顧者本身為病人(19.7%)」、「需要照顧兩人以上(15.5%)」是最常出現的樣態。
令人觸目驚心的數據為「照顧者有自殺意念(2.9%)」、「照顧者發生家暴情形 (2.3%)」、「照顧有急性醫療需求(1.2%)」,雖然個案數不多,但情況危急。 -
6招面對憂鬱病患 避免親友同陷低潮風暴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539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佳佐觀察,發現憂鬱症首次就診個案之中,約半數會有親友陪同,而他們大多不知該如何應對患者的情緒變化及行為,且生活重心會擺在個案身上而忽略自己或旁人需求,情緒與氣氛也會隨病人起伏,因此當1人陷入憂鬱,周邊親友的生活也會一起陷入混亂。 -
大陸製口罩致癌物超標 民嘆:會致癌也只能戴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5006為了維護自身身體健康,許多民眾出門會戴口罩防霾。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於1月30號公布口罩品質檢測結果,發現25件受檢的防霾口罩,其中2件大陸製造的口罩有致癌的風險。大陸民眾對於日常生活中「到處是毒」的處境,深感無能為力。 -
連假憂鬱症候群上身? 5招解憂渡過情緒低潮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3541名22歲女大生北上求學,因父母常吵架,母親會在事後向他哭訴,抱怨父親的情緒及言語行徑,導致他每次接電話後就會出現焦慮、恐懼害怕、惡夢、失眠、情緒起伏大、憂鬱、提不起勁上學等情緒而曠課,後來在友人陪同下就醫,診斷為憂鬱症,目前正接受門診藥物及心理治療,過程中多次表達目前最大擔憂是春節年假長,沒有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