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悲觀
-
台灣疫情處於暴風雨前的寧靜? 陳時中:不用這麼悲觀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75醫師沈政男臉書以上海迪士尼出現確診者足跡而擴大PCR篩檢為例,提醒台灣已經踏上國境解封之路,「現在到12月中,注意了,可能是暴風雨前的寧靜,大家把握這幾個禮拜,要聚餐,要旅遊,或者開會,趕緊去進行吧!」 -
罹患阿茲海默症不只是老化 生活中這些壞習慣也會造成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014大家都知道,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缺乏運動,會對大腦和身體健康有害;此外,還有許多微小的日常習慣會影響大腦的認知功能。克里夫蘭醫學中心女性阿茲海默症運動預防中心主任兼神經心理學臨床培訓主任Jessica Caldwell博士指出,改變小習慣,就可以幫助提升腦力。 -
疫情爆發緊張到快無法呼吸 改善預期性焦慮別不敢就醫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881經家人勸說後,王先生至精神科門診就醫,經評估為「預期性焦慮症狀」,經過3個月藥物及心理治療後,大幅改善症狀,不再畏懼至大醫院就醫,規律回診,服用高血壓藥物。 -
疫情焦慮睡眠障礙最常見 微解封後這樣做找回過往生活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621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自殺暨成癮防治中心主治醫師單家祁表示,面對不確定性而感到焦慮、遭逢挫折而感到憤怒、經歷失落而感到憂鬱,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反應,是以若讀者正因為疫情來襲而感到無助害怕、惶惶不安,那是人性,千萬不要責怪自己不夠堅強;直面這些真實感受,正是讓我們了解自己面臨哪些壓力,進一步重置身心平衡的第1步。 -
「+0」回不去了? 陳時中:不用悲觀大家一起努力!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243今(13)日新冠本土個案新增28例,個案分布新北市15例最多,其次是台北市9例,死亡個案新增6例,年齡介於60至80多歲;台灣是否不能回到本土「+0」,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不用這麼悲觀一起努力。 -
疫情期間WFH久坐情緒差 維持運動習慣兼顧身心健康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616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為了解民眾在全國進行3級警戒後,生活型態的改變及對情緒的影響,董氏基金會於今年6月1日至7日進行線上調查,回收有效問卷2,115份,受訪者「女性」為多,佔66.7%;年齡以「21歲至30歲」最多,佔36.5%。結果發現,近8成6受訪者表示,生活型態出現各種變化,以「停課/線上課程」佔最多,其次為「分流上班」及「居家上班」;民眾覺得最不習慣跟最不方便的前5名依序:外出時間減少、減少與親朋好友的聚會、外出需全程配戴口罩、休閒活動選擇便少、工作模式改變 -
防疫宅在家一直看新聞心情焦慮? 醫傳授「減壓秘訣」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456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佳佐表示,門診觀察發現,最近因新冠疫情直接或間接壓力,導致有憂鬱焦慮症狀、關係問題、經濟困擾的個案主訴明顯增加;也有部分原本已有焦慮、憂鬱、恐慌的個案,因擔心疫情期間出入醫療院所感染,而未按時回診,自行減藥或停藥,導致症狀加重。 -
AZ疫苗英美韓嚴重過敏個案 邊境開放待疫苗覆蓋逾6成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353台灣自購牛津AZ新冠疫苗,日前到貨11.7萬劑,目前仍在封緘檢驗流程,開打國家英國、美國、韓國都有傳出嚴重過敏反應個案,另外路透社報導,牛津AZ疫苗對巴西變異病毒保護力可能不錯,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疫苗覆蓋率至少達到人口60%以上,才可能考慮開放邊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