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性知識
-
月經教育不只教處理經期! 醫:應給予正確醫學性知識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5924隨著性別平權意識的提升,「月經平權」議題近年來備受關注。台灣自2023年8月起全面推動「友善提供多元生理用品」政策,針對經濟弱勢提供每月200元生理用品補助,並補助高中職以下學校設置友善提供點。然而,婦產科張至婷醫師表示,真正的月經平權不僅是政策面的支持,更需要從根本的醫學知識教育做起。 -
守護青少年性健康! 性教育和性傳染病防治是2大重點
兩性關係 / 愛愛這檔事15015為協助學生從小建立正確性知識與自我保護意識,教育部國教署持續強化全面性教育課程教學,並結合性傳染病防治作為重點工作,透過課程教學指引、教師增能培力、教材研發與資源整合等多元措施,結合中央與地方國教輔導團或學科中心等支持體系充實教學資源,及提供各項計畫或補助方案推動教育課程與活動,及到校視導或訪視等機制,打造支持性友善的校園學習環境,共同守護青少年身心健康。 -
國小高年級性教育調查近6成不及格 逾半忘記課堂內容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4631孩子常會問:「女生為什麼會流血?」、「夢遺是什麼?」、「同性可以結婚嗎?」但許多大人面對這些性議題選擇避而不談。然而在#MeToo運動、兒童性剝削案件激增的背景下,性教育若仍無法開口,孩子又該如何自我保護?根據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以下簡稱性平協)與兒福聯盟(以下簡稱兒盟)的調查,全台5、6年級學童的全面性教育結果,有近6成不合格,顯示性教育仍有極大的補強空間。 -
變性後難以適應!女子因性別認同困擾 憂鬱到不想活了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82930歲陳小姐因性別認同困擾,造成生活適應困難,對自己有容貌焦慮,自我困惑懷疑,因此害怕人群。她在性別改變後,工作上常覺得被同事性騷擾,感到害怕、憂鬱、受傷,想報復且有自傷不想活的衝動。家人害怕出事把個案帶來門診尋求協助,經醫師診斷為適應困難併發混合性情緒行為障礙,同時合併有恐懼症及危機問題。 -
如何與子女談性?國健署教爸媽4招 建立正向溝通管道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964春節假期即將來臨,適逢學生放寒假,與家人相聚的時間稍微有所增加,在輕鬆無壓力的情況下,有機會互相分享生活近況及聊聊未來規劃,話題中遇到「性」相關的議題,往往會是難以啟齒或輕輕帶過的情況。國健署吳昭軍署長建議,家長不妨透過春節假期、平常家庭聚會或旅遊等親子互動的時機,試著與家中的青少年開啟性健康對話,透過親子間的坦誠交流,引導和給予成長過程中的支持,讓孩子可以更加理性及健康地面對自己的身體和情感。 -
貝克生醫5年磨1劍! 串出食道癌患者的「祝福珍珠」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283貝克生醫是台灣首創「食道癌放射治療輔助醫材」的公司,2019年取得衛生福利部核可在各大醫院食道癌治療使用的「食道癌近接治療(Brachytherapy)置放器」,是近年來台灣生醫產業成功將商品化的新創公司之一。 -
許藍方與琳坦雙女神分享男生NG行為 冠軍是炫耀這個
兩性關係 / 女人幫2962「最美博士」許藍方博士於直播平台開設的兩性節目《許藍方的愛vs性相談室 》,日前邀請職棒女神琳妲(林羿禎)來到節目中與許藍方聊聊男女感情話題。 -
父母該教給青少年的避孕知識 別讓子女成為小爸媽
兩性關係 / 愛愛這檔事5418而性教育一事,也是如此!與孩子談性教育,一直是許多父母難以啟齒的話題,要怎麼教導才不失正向的教育意義,而又不流於猥褻?是點到為止,還是詳加說明?當然,也有父母想藉由「少了解、晚知道」來預防孩子提早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