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心理
-
疫情提高孩童數位設備使用率 家長這樣做化阻力為助力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513根據2021年4月來自《在數位中長大》的研究指出,超過9成的父母認為數位媒體和科技為生活帶來負面影響,83%的人認為他們的孩子因為數位設備而分心。 -
憂鬱症病患盼心理諮商納入健保 李伯璋:將研議可行性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2780身體生病,就醫可獲健保,但心理生病,除了藥物之外,如想接受心理諮商,則需自費,且費用昂貴。健保署署李伯璋在「心理諮商及心理治療納入健保」協作會議上表示,希望善用健保資源讓所有民眾獲得最好的照顧。 -
響應「世界安寧日」 線上安寧影展10部影片感動上映!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229為響應世界安寧日,國民健康署與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合作,以今年世界安寧日主題為選片核心,從近年來的數十部不同國別、主題、年分、拍攝手法的電影、紀錄片、動畫中,選定10部帶有安寧元素的作品,於今年世界安寧日(10月9日),辦理為期8天(10月9日~10月16日)的線上「安寧影展」,並透過 myVideo 影音服務平台,提供民眾免費觀賞。 -
疫情之下的「心災情」 醫事人員壓力大恐造成心理疾病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325彭鍾伃說,今年夏初台灣疫情突然緊繃,全國進入三級警戒,直到入秋才逐漸趨緩,隨著疫苗覆蓋率漸增,全民將走入後疫情時代,學習和病毒共處,如何順應環境變化並維持心理健康是相當重要議題。 -
脊髓受傷開刀9次仍無好轉 刺激晶片療法改善生活品質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173林先生因車禍造成頸椎第3至6節都有脊髓損傷,接受多達9次手術,但反而越開越糟糕。李漢忠醫師表示,病患因脊髓損傷造成的疼痛且長達6個月以上,稱之為「慢性頑固型疼痛」,雖然不是病,但痛起來嚴重影響生活,甚至可能罹患憂鬱、焦慮等心理症狀。 -
何時復工勞雇雙方看法分歧 明訂職災復工新法破除僵局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155在明(2022)年5月1日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起正式實施後,職災勞工可透過早期積極且個別化的復工重建措施,期能在以傷病情形不會惡化為前提下,盡速重返職場,創造勞資共榮、多贏的幸福職場。 -
居家復能降低家屬照顧負擔 2大申請管道協助患者康復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010居家復能目標達成後,江先生表示,從返家後見到自己在動作功能上的進步,也期望能在下半年出門回到教會時,將自己意外後的感觸跟生命經驗分享給教友,很感謝能在居家復能時透過物理治療師的協助,能讓自己快速回到積極復建的道路上;太太也表示,居家復能不僅給予江先生動作功能上的協助,同時也能提供照顧者心理上的支持。 -
早睡1小時憂鬱症風險降低23% 只要4步驟就能輕鬆入眠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932根據2021年5月發表於《美國醫學會精神醫學期刊》的1項研究指出,改變睡眠時型,提早1小時上床睡覺,可大大降低罹患重度憂鬱症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