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影像檢查
-
數位版《肺癌攻略》 助癌友克服2大困境
癌症新知 / 肺癌3082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醫師表示,2018年國人10大死因最新統計發現,癌症已連續37年居於首位,且肺癌為癌症死因之首,2016年癌症登記報告則顯示,台灣每年新增肺癌患者高達1萬3,000多人。肺癌發生率居高不下,新增個案逐年上升,儼然成為新一代國病,但大多數肺癌好發位置周圍沒有痛覺神經,超過半數患者係因頭痛、喘、咳嗽而來就醫,確診時都已局部轉移或晚期。 -
小動物正子暨核磁共振像儀引進 盼加速新藥研發流程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2843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林慶波指出,這套老鼠專用的高階醫療科技安裝於臺北榮民總醫院核子醫學部,全國僅有1台,未來將應用於實驗動物的影像分析,加速新藥研發流程,儀器僅限研究用,並不會對外開放治療毛小孩。 -
電腦斷層驗出肺結節莫驚慌 醫:9成是良性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412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分院胸腔內科醫師于鎧綸表示,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ow dose CT)已成為許多民眾健檢安排的項目之一,也因此愈來愈多患者意外發現自己有肺結節,許多人立刻會聯想到肺癌,擔憂的找醫師諮詢該如何看待和處理。 -
晚期肝癌患福音 6月起2線標靶藥納健保
癌症新知 / 肝癌3577台灣消化系外科醫學會理事長、高醫一般及消化外科主治醫師李金德指出,該患者就診時,右腹部明顯突出,影像檢查發現1顆超大肝腫瘤,研判搭乘雲霄飛車時瞬間移動,產生離心作用,腫瘤受到壓迫繼而產生疼痛。確診後施以外科手術切除腫瘤,不料,2年後復發轉移至肺部,開始使用1線「蕾莎瓦」標靶藥物,持續用藥1年,去年開使用第2線「癌瑞格」,目前病情穩定。 -
乳篩工具有7種 黃星華醫師健康開講說分明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5509乳癌可藉由「分期」界定癌細胞在體內的範圍,第0至3期都屬於早期乳癌,治療後的5年存活率都有70%以上,但進入第4期後存活率大幅跌至24%,證明「及早發現並接受治療」對於病情控制有重要的影響。目前乳房篩檢的工具分7種,其功能性不盡相同,黃星華簡單分析各個方式的原理及優缺點,讓處於不同年齡、風險族群的民眾能充分了解,並選擇當下最適合自己的篩檢方式。 -
婦人下背痛逾半年 確診揪出薦髂關節病變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8349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台中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黃伯仁說明,婦人疼痛範圍從臀部後面、腹股溝前面到大腿外側,且10年前曾因車禍發生壓迫性骨折,做過胸椎骨釘融合手術。經評估症狀後,另外安排特殊理學檢查,終於找到婦人疼痛的根因在薦髂關節。 -
久咳不癒恐為結核病 1年4季都有病例發生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8193月24日是世界結核病日,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分院感染科邊建榮醫師呼籲,若是咳嗽超過2周,感覺有痰、胸痛、沒有食慾或是體重減輕等症狀。建議儘早到感染科或胸腔內科接受進一步檢查。 -
研究:乳癌患者 可能存在心房顫動風險
癌症新知 / 乳癌48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的報告指出,乳癌是全球女性中最常見的癌症,也是全球第2大常見癌症,2018年新發病例超過200萬。在《全球醫藥新知》篇中「患乳癌的女性患心房顫動的風險較高嗎?」的報導,根據知名國際學術期刊《HeartRhythm》發表的1項新研究報告,研究人員發現,乳癌患者罹患心房顫動(At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