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彈力帶
-
回歸健康生活「動」起來! 研究:COPD能用運動改善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553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種影響呼吸的慢性疾病,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嚴重挑戰。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資料顯示,全球每10秒鐘就有一個人死於COPD,而台灣一年也有超過5千人因COPD而死亡,根據專家們的說法,適度地進行運動,將有助於改善COPD症狀。 -
老人失能關鍵恐非肌肉萎縮? 「力弱症」才是主要元凶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399在世界衛生組織對於「健康老化」的定義當中說:健康老化是人在步入高齡階段時,能持續將生心理儲備維持穩定的一個過程。其中,與老化最有健康關連性的就是力弱症與肌少症,它是一個使人的生活功能直接受到影響的疾病,然而這並不是一個單一因素疾病,它的發生與生活型態、是否持續的運動、飲食習慣、營養狀態、神經肌肉的受損、代謝性疾病都有關係。 -
台北市老年人口逾2成! 預防肌少症提升長者生活品質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188隨著人口老化趨勢不斷加劇,銀髮族的健康問題是社會關注的焦點議題。臺北市是六都中老化速度最快的城市,截至113年10月,老年人口比例已達22.9%,位居全國第二。隨著年齡增長,許多長者面臨健康挑戰,特別是在營養不良、衰弱及肌少症的風險上。根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社區營養師針對本市社區10,293位長者篩檢資料分析發現,營養不良風險者占13.3%、衰弱及衰弱前期者占14.6%、低握力占38%、低小腿圍29.2%、可能肌少症占15.7%,且營養不良、衰弱及可能肌少風險盛行率隨年齡成倍數成長。 -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肌少症嚴重恐失能 8成人不自知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7662025年台灣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而高齡族群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就是肌少症。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簡子軒醫師指出,台灣65歲以上肌少症盛行率約為6.8%,意味近30萬人罹患肌少症,而80歲以上男性更高達30%。然而,但這些患病者中,竟有高達8成的人不知道自己罹患肌少症,因此,提升民眾對肌少症的認識相當重要。 -
糖友回診前大量運動引發胰島素阻抗 竟出現低血糖症狀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884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表示,糖尿病患長期血糖控制不佳,會對身體器官造成傷害,同時可能誘發多種慢性併發症,不可輕忽!在此呼籲患者,循序漸進調整飲食及運動,避免突然劇烈變動,加上與醫師密切配合,積極追蹤,血糖才能穩定,達到控制的目標值。 -
5旬婦健身造成運動傷害網球肘上身 醫採1療法加速修復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741如果想要更積極快速修復效果,建議可選擇PLT或PRP,治療原理是抽取自身血液後分離出高濃度血小板生長因子使用於患部。進階版的PLT則是採血1次,無菌血袋採集送往專業無菌室製作,定劑定量且每瓶含有10億個血小板,製成約10至15瓶真空包裝的凍晶粉末,每次經稀釋溶解後使用於患部,適合多次且長期治療者。 -
划龍舟前要準備!採3招漸進式訓練 以防出現運動傷害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6466隨著端午節即將來臨,許多人會應景參與龍舟隊體驗划龍舟的樂趣。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醫師張益維提醒大家,民眾若平日沒有基礎訓練,或沒有掌握相關技巧,划龍舟時很容易造成運動傷害。 -
疫情後把公園當健身房! 萬華健服中心教長者養肌防跌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3556自新冠疫情趨緩後,民眾出門運動意願增加,根據教育部體育署110年運動現況調查結果顯示,民眾運動模式受疫情影響有所改變,選擇的運動地點以公園的比例最高(35.4%),其次是人行道/道路(26.2%)、學校運動場地(25.8%)。因應此趨勢,臺北市萬華區健康服務中心以「公園就是健身房」的概念辦理系列課程,結合LOHAS樂活士全齡運動團隊,教導民眾正確使用公園體健設施從事有效運動,避免錯誤使用造成運動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