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延長存活期
-
晚期肺癌患者別放棄治療 新藥開發爭取存活率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879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胸腔科主治醫師兼教研部主任柯政昌表示,肺癌在初期診斷時,約6成即屬於無法手術切除的第4期末期肺癌,治療此類肺癌病人的目標在於延長存活期、增進生活品質與減少治療副作用。近10年來肺癌的治療方式隨著標靶治療與免疫治療的出現,搭配傳統的化學治療,多了許多選擇,方式也進步很多。 -
有「痣」者謹記5大變化 慎防黑色素瘤上身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4062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廖怡華說明,如果身上有痣,可從5個觀察重點,包括:(1)不對稱、(2)邊緣不光滑、(3)顏色不均、(4)直徑大於0.5公分、(5)外觀變大或變化,可作為是否應該就醫的參考依據。 -
晚期肺腺癌別放棄治療 標靶藥物接力使用現生機
癌症新知 / 標靶治療3933陳崇裕說明,確診肺癌後,病人必須先做基因檢測,依據基因突變種類表現,例如,EGFR、ALK、ROS1等,進行「個人化」且「精準」的治療方式與組合。臨床觀察,超過5成以上肺腺癌屬EGFR基因突變,建議使用口服標靶藥物,腫瘤反應率相當高,腫瘤縮小的比率甚至可以超過8成。不過,不管使用第1線或第2線標靶藥物,平均1年之後,都會出現抗藥性,腫瘤復發或轉移,如果接力使用第3代標靶藥物,就能延長治療時間。 -
家族二等親中有人罹患肺癌 你有可能是下一位
癌症新知 / 肺癌3442新光醫院腫瘤治療科醫師楊凱琳表示,對肺癌的治療既要考慮局部,更要兼顧全身,任何1種單用手術、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均不容易有效地提高肺癌的長期存活率,因此,根據患者的組織學類型、分期、基因突變狀態、細胞表面分子表現、全身情況採整合治療,才有可能獲得最好的療效。 -
他是B肝帶原者 年僅40出頭就罹患肝癌
癌症新知 / 肝癌6140多歲張先生為B肝帶原者,長期回診追蹤,2016年1月就醫,意外發現肝腫瘤,確診時妻子還在坐月子,兩人抱頭痛哭。採手術切除2顆腫瘤,沒想到8個月後竟又復發,接受許多治療,以及傳統標靶藥物,但始終無法控制病情。 -
晚期肝癌難治肝小腫瘤大 質子放療命中癌細胞
癌症新知 / 肝癌7527晚期肝癌患者臨床上常出現「小肝、大腫瘤」危機,肝癌患者的肝臟組織只有正常人的3分之1,但腫瘤卻是肝臟的2到3倍大,使其無法進行手術、電燒,只能透過化療,但治療效果有限,林口長庚從研究中發現,若以質子放療,可以精準命中腫瘤殺死癌細胞,以不傷及肝臟的前提下延長存活期。 -
恐怖胰臟癌 確診如同宣判死刑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49哪一種癌症比肺癌更恐怖?答案是胰臟癌,衛福部最新癌症登記顯示,2015年胰臟癌人數2237人,死亡人數達1948人,5年存活率僅7%,死亡率之高,成為「癌中之王」,確診時如同宣判死刑。 -
免疫治療延長存活率 晚期肺癌患者現生機
癌症新知 / 肺癌4078免疫療法為晚期肺癌患者開啟一線生機,不過,最早的治療準則為生物標記PD-L1表現量必須超過50%,讓不少病友失望,因為連試的機會都沒有。最新臨床實證發現,即使生物標記PD-L1的表現量不高,接受化學治療合併免疫療法,仍可延長存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