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幻覺
-
思覺失調積極接受治療 樂觀面對可望改善生活品質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812罹患思覺失調症的症狀包含:幻聽、幻覺、妄想、思緒混亂、失眠、冷漠、自我封閉、焦慮與認知障礙等,進而造成自理能力、人際交往與社會功能的喪失。羅東博愛醫院精神科主任陳彥蓉表示,所謂的功能,是指1個人在學業、家庭或職業上的表現。思覺失調症將影響病人生活諸多層面,因此治療目標不能只著眼於精神症狀的改善,更應該著重於讓病人恢復到病前的狀態。 -
思覺失調以為卡到陰? 上班族接受治療成功重返職場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366思覺失調症(舊稱精神分裂症)主要的症狀有思考扭曲與知覺異常,會影響病友的日常生活功能。亞東紀念醫院精神科主任潘怡如表示,像阿財家人一樣,認為思覺失調症是「卡到陰」、對藥物治療有疑慮的病友及家屬並不少,臨床上可以從解決病友生活上的困境著手,依需求打造「個別化治療目標」,建立病友對治療的正向態度,進而穩定治療。 -
與憂鬱症不同 失智症患者45%情感淡漠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704根據1篇2019年7月發表於《神經科學》的研究指出,情感淡漠是失智症最常見的症狀,有45%的失智症患者出現此情形,比記憶流失的影響更大,不過,在研究和照顧上卻經常被忽略。 -
思覺失調用藥可控制 不貼標籤拉近患者與社會的距離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130許世杰醫師提到,隨著醫療發達,目前已有多種藥物可以有效控制症狀,避免復發,患者只要規律用藥、穩定治療,就能維持日常生活狀態,甚至有機會重返職場。不過台灣精神醫學會與康復之友聯盟調查發現,約5成思覺失調症患者感到自卑,認為病情阻礙其社交生活。此外,社會大眾對思覺失調症認知不足,還是常有人以「怪人」、「不定時炸彈」等負面字句來形容患者。 -
沒嗅覺錯認鼻過敏惹禍 拖到視力模糊才知腦膜瘤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513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黃國烽表示,腦膜瘤起源於蜘蛛膜顆粒細胞的原發性腫瘤,如果長在前顱窩底篩板及其後方的腦膜瘤,就稱為嗅溝腦膜瘤,可分為單側或雙側,單側較為常見。嗅溝腦膜瘤的早期症狀為逐漸失去嗅覺,如果是單側無嗅覺,腫瘤位置可能在單側,但另1側嗅覺功能正常,因此,很難察覺異常;如果是腫瘤已橫跨至2側,雙側嗅覺均無,此時,又常與過敏性鼻炎症狀混淆。 -
男大生高山症險沒命 醫師提醒登山保命事前該做好這些準備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3032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巫翰明表示,引起高山症的主因為高山空氣稀薄,加上身體適應高地環境的速度,趕不上高度上升的速度才導致低血氧,進一步造成腦部、心臟或身體機能惡化;一般來說,海拔3000公尺的氧氣濃度,只有平地的7成左右,而海拔超過2100公尺以上,就可能有高山症的危險。 -
高中生沉迷網路世界產幻覺 醫籲多注意孩子心理需求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535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許雅惠評估小均出現失眠、憂鬱、焦慮情況,除了給予藥物治療外,也轉介給心理師治療。治療過程中發現小均覺得自己長期被忽略,加上成績不佳導致低自尊,而選擇網路世界逃避現實。心理師透過認知行為治療,並聯合父母、學校老師,陪伴小均找到興趣與舒壓管道,1年後,今年即將升高一的小均終於順利脫離網路世界的禁錮。 -
恰特草假冒成茶葉躲查緝 上癮過量恐要人命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606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表示,「恰特草」(學名Catha edulis),有「東非罌粟」之稱,又名「巧茶」、「阿拉伯茶」,是原產於非洲和阿拉伯半島的開花植物,曬乾後外形像茶葉,讓人誤以為吃了沒關係,但吸食過量仍會中毒致死。由於「恰特草」效果與安非他命類似,長期使用很容易成癮,嚴重危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