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川崎氏症
-
本土+10209!死亡+22 3個月嬰發燒住院驗出新冠抗體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965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5)日宣布新增10,209例本土個案,35例境外移入,22例死亡個案。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從12月1日記者會後至今新增3例兒童MIS-C重症個案,年紀最小為3個月大女嬰,沒打過疫苗也未確診過,11月時因發燒住院,發現有皮疹、結膜炎、冠狀動脈瘤,醫師懷疑是MIS-C或川崎氏症,給予免疫球蛋白治療後,病況好轉並出院,事後患者有檢驗新冠病毒N抗體,確認是陽性,目前仍在門診持續追蹤。 -
國內MIS-C累計破百例 19歲以下孩子要注意嚴重恐休克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104小冠是1個活潑健康的11歲男孩,平常沒有任何的慢性疾病,今年5月底Omicron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還來不及接種兒童疫苗,就全家一起確診,發燒2天後,病況好轉,又回復到以往活蹦亂跳的狀態,但是1個月後的傍晚,小冠突然又開始高燒到39度,吃了診所開的症狀藥,卻還是反覆發燒,在家也吐了3、4次,精神跟活動力大幅下降,家人決定帶到醫院就醫。 -
醫曝:成人MIS-A致死率是兒童3倍? 2徵兆出現快就醫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456本土確診人數突破300萬,外界關心不只要擔心兒童染疫後發生「多重系統發炎症」(MIS-C),成人多重器官發炎(MIS-A)的病患也將陸續出現?台灣兒童急診醫學會理事長、台灣大學醫學院急診醫學科教授李建璋發文指出,雖然國內確診人數逐日下降,但確診後2至12周可能產生「成人多重系統發炎症」的個案,國內應將出現相關案例。 -
2例40歲男解隔後死亡 邱淑媞:MIS-A來了!羅一鈞回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106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14日公布2例40多歲男性的死亡個案,2人都沒有慢性病史,且在解隔後死亡。衛福部國健署前署長邱淑媞認為是成人多系統炎症症後群(MIS-A),並引用美國CDC資料,提出可能的症狀。 -
幼童打不打疫苗兩派論戰 莊人祥:接種後可降低重症率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114針對兒童是否需要打疫苗一事,莊人祥也提出數據說明:兒童、青少年施打疫苗,雖有副作用,卻能防範重症。 -
幼童發燒長紅斑、手指脫皮? 小心「非典型川崎氏症」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307小兒科常見的典型川崎氏症常有草莓舌與手指破皮,近年來發現許多疑似川崎氏症,但又無法完全符合診斷條件者,稱為非典型川崎氏症,約占全部川崎氏症的15%。 -
心臟病患接種mRNA疫苗 容易引發心肌炎、心包膜炎?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678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COVID-19疫苗相關指引資料顯示,心肌炎是指心臟肌肉發炎,心包膜炎是包圍心臟周圍的纖維組織發炎。 這兩個情況可以單獨或同時發生(心肌心包膜炎),發病的原因主要為病毒感染(腸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也可能因其他原因(如免疫反應、細菌感染)引起心肌及心包膜的發炎反應。
-
新北幼兒園群聚恐傳染第3波 台大提出幼兒園防疫對策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54台大醫院9月10日舉辦「幼兒園新冠病毒之Q and A」線上記者會,針對幼兒園群聚感及預防提出因應對策。小兒感染科教授張鑾英表示,兒童免疫反應較弱,一旦感染新冠病毒,症狀不明顯,與感冒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