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家族病史
-
乳癌防治不分年齡 恩主公醫院釋出免費篩檢
兩性關係 / 女人幫4051根據衛福部統計指出,每年有逾萬名女性罹患乳癌,且初次診斷為女性乳房惡性腫瘤者,44歲以下的女性佔罹患乳癌者近兩成。恩主公醫院外科部副主任劉曉東表示,患者如本身的BRCA1或BRCA2的基因變異較多,且因年輕,腫瘤細胞表現較活躍,容易受賀爾蒙影響,新增的血管也較旺盛,而癌細胞也越容易轉移,因此年輕女性罹患相同期別乳癌的死亡率較年長女性高,年齡每下降1歲,死亡率增加4至5%。 -
珍愛乳房有一套 自我檢測加定期篩檢
癌症新知 / 乳癌3379許多乳癌患者在發現時,常常都已是中後期,原因在於乳癌剛開始多以一般硬塊呈現,雖能觸摸與感覺得到,但卻無痛感,因此許多女性會掉以輕心或拖延求診,故養成自我檢測與定期篩檢的習慣相當重要。 -
台北101點亮「世界肺癌日」 醫病攜手戰勝肺癌
癌症新知 / 肺癌3574根據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國內肺癌患者有七成四發現時已為晚期,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秘書長何肇基醫師表示,早期肺癌不易發現,但到晚期一旦浸潤、壓迫或擴散,會使病人呼吸困難,產生背痛、胸悶等症狀,會大幅降低存活率。呼籲有家族病史、抽菸或長期接觸空氣汙染、油煙、化學物質或是曾有肺結核等其它慢性肺炎患者,應定期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
男性單車族胯下受壓迫 當心攝護腺癌指數飆高
兩性關係 / 男人幫4249北醫附醫泌尿科主任葉劭德指出,攝護腺癌初期幾乎沒有症狀,許多病患因為排尿不順、出血等問題才到醫院檢查,但六成病患確診時已到了第三、第四期,且已轉移。 -
她長短腳遭歧視 主動要求寶貝做髖關節篩檢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4185在台灣,每年有約300名新生兒患有「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幸運者也許會自動復原,但可惜的是大多數的寶寶可能因為家長的照顧方式不對,或是延遲發現,導致長短腿、跛行,甚至可能年紀輕輕就需置換人工髖關節、終身受退化性關節炎等長期病痛所苦。
-
白斑症成因複雜 中醫師歸納不同類型對症治療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958早在東漢時期有治白癜風方,隋代《諸病源候論》也有關於白斑的記載:「白癜者,面及頸項身體皮肉色變白,與肉色不同亦不癢痛。」開業中醫師聶美華表示,白斑的盛行率約1%至2%,常見侵犯部位包括臉部、手部、手臂、腿部等,近十年來有增加趨勢,男女的比例為1:1,其中半數在20歲前發病,20%至30%患者有家族病史。由於黑色素細胞退化死亡,色素消失,初期病兆在於白斑多呈純白色圓形或不規則,表面光滑,邊界清楚,因不癢不痛,易使患者掉以輕心。 -
鼻咽癌治療存活率高 中醫輔助提升治療成效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746鼻咽癌是一種EB病毒和遺傳基因為主的疾病,直系血親中3代內,若有2人以上罹患鼻咽癌,尤其是母系血統,罹患鼻咽癌機會就大大提高。因此,有家族病史的民眾,年過20歲每半年就應回診檢查一次。 -
白內障拖延治療 恐併發青光眼甚至加速惡化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3972青光眼概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型,前者為隅角閉鎖性青光眼,患者會有疼痛或視力模糊等症狀,通常第一線治療為進行虹膜手術並給予降眼壓藥物治療;後者為隅角開放性青光眼,初期症狀不明顯,發現時多半已較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