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定期篩檢
-
東京爆梅毒!感染數創3年新高 男性占7成年齡高於女性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481外電報導,日本東京的梅毒感染者持續增加中,統計指出,截至今年9月1日為止,感染者2460人,且往上飆升中,感染者以男性為主,達7成,年齡分布為20歲至50多歲,女性3成,多為20多歲年輕人。 -
提重物變得好吃力! 營養師教你從飲食下手遠離肌少症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441門諾醫院營養師鄧婷方表示,當人體肌肉流失時容易影響體態,包括爬樓梯、走路或抬東西都會變得困難,長者若開始有走路變慢等問題,應攝取足夠熱量,否則熱量不足容易造成肌肉組織耗損,導致肌肉流失而無力。 -
劉謙肺腺癌零期術後復出! 醫籲:高風險族群定期篩檢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3488知名魔術師劉謙今年年初罹患肺腺癌0期,在2月完成手術,所幸只是0期,持續定期回診追蹤。他於28日下午發文感謝眾人關心,「謝謝大家的關心,我現在好的很,還在巡迴中,大概還能再變很久魔術!」;據了解,劉謙小叔日前因肺癌離世,猜測應是家族病史,所幸為肺癌0期,已盡早手術且定期回診追蹤。 -
攝護腺癌篩檢不可怕!PSA指數高別慌張 醫師破除迷思
癌症新知 / 攝護腺癌4475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沈恆立表示,攝護腺癌症狀往往不明顯,因此鼓勵40歲以上的男性,積極洽詢醫療人員,共同討論是否展開定期篩檢,如有異常者請勇敢放下心中顧慮,並有信心地接受診斷與治療。 -
台灣愛滋通報「15至34歲」居多 安全性行為也存風險
兩性關係 / 愛滋病防治7320疾管署說明,我國今年截至7月新增通報確診愛滋感染人數計584人,與去年同期568人相比,略微上升3%;其中以15至34歲族群確診人數最多(367人,占63%),且增幅亦較明顯(增加11%),感染危險因子以「不安全性行為」為主(占92%)。 -
因失眠就醫卻檢出肺癌! 醫籲:有家族史者應定期篩檢
癌症新知 / 肺癌6561新竹台大分院影像醫學部醫師陳信銘指出,透過篩檢計畫,及早發現並治療,將大幅提高存活率!儘管篩檢非萬靈丹,仍有少數病例可能延誤診斷,但整體而言確實拯救不少生命。呼籲所有肺癌高危險群應定期接受篩檢,若發現任何疑慮,立即就醫評估,才能爭取更多存活機會。 -
白內障原因不只有老化! 醫曝常見成因及手術風險評估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4216朱智盟醫師強調,白內障不應放到過熟再處理,如果一直拖延,水晶體會逐漸膨脹,堵塞住房水排出口,導致急性青光眼併發症,最後嚴重恐引發失明。不僅如此,白內障過熟處理也會增加手術難度,尤其年長者若能提早手術,愈能及早挽救視力,提高晚年的生活品質。 -
2歲嬰疑似先天性梅毒 推測恐產前不安全性行為所導致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666國內1名2歲嬰兒在6月上旬因發燒40度就醫,醫師發現孩子出現皮膚紅疹、色素沉著及長骨出現骨質異常症狀,通報為疑似先天性梅毒,後經檢驗確診,同時嬰兒的父母經抽血也確認感染,目前一家3口一起接受治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