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定期篩檢
-
這3類肝癌不適合手術切除! 健保給付標靶藥物來助陣
癌症新知 / 肝癌12926肝癌治療策略上,依照國際肝癌分期及治療準則BCLC(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不同肝癌期別有不同的治療建議。 -
從大便7種形狀觀察身體健康! 加上1種情況恐罹大腸癌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302目前政府所提供的腸癌篩檢—糞便潛血,僅供50歲以上者每2年1次。肝膽腸胃科權威、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院長鄭乃源醫師強調,糞便潛血篩檢其實僅是抽入場券的概念,並非診斷,對於腸癌的預防篩檢仍不足;此外,目前政府僅能提供50歲以上者篩檢,對於腸癌年輕化趨勢難以有效遏止,更需積極主動、提早開始定期篩檢。 -
2020國人癌症死亡人數降低 攝護腺癌排名竟悄悄上升
癌症新知 / 攝護腺癌5219攝護腺癌大多進展速度緩慢,相較於其他癌症,攝護腺癌可能較有機會及時把握診斷與治療的時機,但近年來國人攝護腺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卻逐年增加。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沈彥君主任醫師表示,由於早期攝護腺癌大多數沒有顯著的症狀,如果有症狀也容易被誤認和攝護腺肥大相關,往往就醫確診時已是中後期癌症。國人男性於50歲後大約有5成會出現攝護腺肥大問題,且比例隨著年齡增加。也因攝護腺肥大屬良性增生,當攝護腺癌的症狀被誤認只是攝護腺肥大,就易使人掉以輕心,反而延誤及早診斷治療的時機。 -
Delta病毒可傳染期平均18天 入境檢疫14天真的夠嗎?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64台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表示,檢驗量能為防疫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隨著疫情不同及變化,應該善用各種檢測方法找出社區中的確診者。 -
子宮頸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 女性未定期篩檢恐悄悄奪命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3459根據2020年國人女性主要10大癌症死因統計,「子宮頸及部位未明示子宮癌」是女性癌症10大癌症死亡排名第8名。子宮頸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但隨著癌症發展伴隨徵兆也容易與其他婦女病混淆,如:分泌物過多、分泌物有異味或夾帶血絲、性交後出血或其他不明原因出血。若子宮頸癌侵犯到鄰近組織及骨盆腔壁神經,則會伴有坐骨神經痛、下腹痛、頻尿等症狀。上述各樣症狀極易與女性私密處感染發炎症狀相似,若無定期安排檢查就容易被輕忽! -
居家新冠快篩將開放 顯示陽性速通報衛生單位PCR確認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456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將推廣篩,即將開放在家快篩外,企業與診所也會協助導入,也將在社區廣設篩檢站,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居家篩檢器材已有2間廠商申請許可證,將會儘速審查,讓產品可以趕快導入。 -
乳癌婦克服荷爾蒙副作用 中西醫整合照護成抗癌新趨勢
癌症新知 / 乳癌2692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王崧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於2020年發表最新報告,女性乳癌人數已經超過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的癌症,尤其在台灣,乳癌不但長年佔據女性好發癌症的榜首,每10萬名女性年齡標準化的發生率,又比前一年增加5.9人,高達78.9人。 -
單周本土病患累積暴增10倍 中高齡案多恐重症壓垮醫療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506本周新冠疫情在台灣大爆發,每日確診都約在200以上至300以上,上周五(14日)本土累計164例,本周五(21日)暴增10倍,本土累計1,980例,病例集中在雙北,嚴重考驗醫療量能負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目前確診入住集中檢疫所共有690人,全國負壓隔離病房僅剩363床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