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定期篩檢
-
民進黨創黨元老朱高正大腸癌病逝 「腸」保健康5技巧
癌症新知 / 腸癌171早年留學西德的民進黨創黨元老之一,也是台灣議會暴力第一人「朱高正」,在政壇留有一句名言:「政治是最高明的騙術。」於昨(22)日晚間傳出因大腸癌病逝的消息,得年67歲。 -
聽損加速大腦退化恐增失智風險 45歲以上把握聽力篩檢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786知名醫學期刊《刺絡針》(The Lancet)2017年報告發現,在失智症9大風險因子中,名列第1的是45歲到65歲的聽力受損,佔9%,其次為抽菸5%、憂鬱症4%。 -
第11輪開放預約首度採分流制 第12輪BNT全年齡可打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51在疫苗部分,第11輪開放BNT第1劑、AZ第2劑,符合資格者今(11日)可預約接種,指揮中心首次採分流制。 -
武俠導演張鵬翼因胃癌病逝 胃癌8成是胃幽門桿菌患者
癌症新知 / 胃癌3545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梁程超副院長指出胃癌好發於50歲以上年齡族群,男性居多,且年長者罹患萎縮性胃炎機率較高,而萎縮性胃炎被認為與胃癌有關聯。因胃酸分泌量較少,當胃部黏膜發炎受損並且持續反覆進行,長久下來,胃腺體會逐漸消失或者被小腸型的上皮細胞所取代,導致萎縮性胃炎及小腸化生發生,後續也有很大的機率會進而發展成胃腺癌。 -
摸到硬塊是乳癌的關係嗎? 這些乳房變化當心乳癌風險
癌症新知 / 乳癌3238因此,只靠「我有沒有症狀」來決定要不要檢查乳房,是比較危險的;面對乳房疾患,建議30歲以上的女性要養成1年做1次乳房超音波篩檢的習慣,到了45歲以上後,每2年還要加做1次乳房攝影篩檢。當有做定期篩檢時,比較能在乳癌發展的早期就發現乳癌,患者很可能還在乳癌0期或1期。當等到出現症狀才去就醫檢查的話,萬一被確診為乳癌,常常已經是乳癌第2期以上囉。 -
拍照臉部表情僵小心中風前兆 醫揪「10個腦損傷線索」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421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錢政平副院長表示,可透過腦部零輻射磁振造影(MRI),判斷是否潛藏中風跡象。若血脂、膽固醇、血壓、內臟脂肪都標準範圍但有家族腦心血管病史,就更需要每年定期安排腦部檢查,千萬不可自恃年輕就忽略潛藏危機,中風是可預防及治療的,及早發現避免急性中風猝死危機。 -
醫院有條件開放探病 雙北長期陪病者7天需快篩1次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816醫療院所原本因3級警戒禁止探病,最近疫情趨緩,今(24)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有條件開放探病與陪病,雙北市須配合篩檢,基本上每7天公費抗原快篩1次,由公費支付,希望能兼顧人情與防疫。 -
即使老化不可逆 但透過6種方式是可以幫助你延長壽命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939醫學博士研究(MDR)的創辦人暨主任Pat Riley表示,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均衡飲食很重要,但要做到並不容易,由於壓力、汙染、加工食品和忙碌的生活,讓我們難以保持健康。Pat Riley的客戶包括傳奇歌手Pat Boone,他工作到80多歲且仍然在打網球,他建議多吃水果和蔬菜,以增強免疫力、減少發炎,並抵禦自由基傷害。而花椰菜就是1種非常有益健康的蔬菜,有助於預防某些癌症。另外,每周至少攝取1次富含脂肪的魚,omega-3脂肪酸可保護心血管系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