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安全感
-
加護病房患者竟想打護理師 原來罹患這個病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1904加護病房的狀況瞬息萬變,患者的病症也隨時變化中,許多住在加護病房的病危患者,都曾出現生理及心理等異常「譫妄」症狀,又稱「加護病房症候群」,有人吵著出院、拔管,有人甚至以手腳攻擊護理師。臨床發現,如果出現急性譫妄、延誤治療,可能導致住院延長或增加死亡率。 -
了解寶寶需求 戒除奶嘴找對時機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980或許不少父母會有這樣的疑問:「奶嘴」是否為寶寶成長過程中的「必需品」呢?事實上,還是要先了解寶寶的需求和狀況,再考慮是否使用奶嘴較佳。 -
寒假長時間使用3C產品 電玩成癮問題大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986「不要再打電動玩具了!」寒假期間,孩子不用上課,家人互動頻率增加,但親子關係可能變得更緊張,不少孩子整天埋頭打電動、玩手機遊戲,家長因此大聲吼罵。醫師建議,家長應該規劃孩子玩電玩遊戲的時間,即使放假,生活作息也需規律。 -
從小訓練口語表達能力 為日後人際關係打基礎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1376擁有良好的口語表達力,可說是具有無往而不利的優勢!只是這樣的能力非一朝一夕可養成,必須從小培養,讓孩子從理解父母的話語開始,到正確表達自己的需求,需要反覆不斷地練習。當自身需求被清楚了解、滿足,幼兒的自信心於焉而生,更能主動探索學習,為豐富自己的人生而努力。 -
賢妻良媳精神壓力大 別讓春節症候群找上門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938「過年在職場值班會不會比回婆家放鬆」、「不回婆家是不是種解脫」。對於各位賢妻良媳而言,過年時節忙碌並不算什麼,但「難以融入婆家」、「好像是一個外人」的陰影卻總是如影隨形。 -
訓練寶寶如廁找對方法 正面引導不心急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1364當寶寶2歲多的時候,父母可能常被外人問道:「還在包尿布喔?」「會自己上廁所了嗎?」若寶寶還在包尿布,可能立刻感受到「你怎麼還沒訓練寶寶如廁」的壓力。其實何時開始進行如廁訓練,每個寶寶的狀況不一樣,請父母不用心急,也要講求方法,才能讓寶寶順利養成自行如廁的能力! -
寶寶有沒有吃飽? 親餵母乳該知道的事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995哺育母乳期間,親餵的方式不僅容易給予新生兒更多安全感、有助穩定寶寶情緒,母乳的供應,也容易與寶寶之間輕鬆建立供需平衡的默契;然而,因為擔憂孩子可能沒吃飽,寧願辛苦擠出奶水的媽媽大有人在,事實上,親餵母乳能透過觀察寶寶的尿布量與觀察寶寶的行為來確認孩子是否吃飽。 -
華人教養專家尹建莉 為焦慮爸媽解答疑難雜症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45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教授洪蘭更大力推薦這本書,她十分贊同尹建莉「順其天性來教養孩子」的理念。洪蘭教授說,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從實驗中發現,一個出生才4天的嬰兒放在核磁共振中,掃瞄他的大腦,同時在他耳朵旁邊播放他父母吵架的聲音。他雖然才出生4天,還聽不懂大人的話,但他大腦的恐懼中心就活化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