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學業
-
體育課不重要? 國外研究發現心血管健康的孩子成績好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779美國波士頓Northeastern大學,同時也是認知和大腦健康中心的聯合主任Charles H. Hillman是這項研究的作者,他在早期有個研究發現,學童的心肺健康與增強的執行技能之間有相關。 -
台灣10分之1孩童罹患異位性皮膚炎 其中有5%屬於重症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885在台灣,異位性皮膚炎的病友相當多,對幼童、青少年影響甚鉅,甚至經過統計,每10個孩子就有1人是異膚寶貝! -
籃球場上常見這幾部位出現運動傷害 增生療法加速恢復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4417運動傷害的治療方式如超音波、雷射或電療,或是透過物理治療師徒手復健治療,都能改善受傷部位的腫脹發炎,促進血液循環。許承嵐醫師指出,若基本治療與復健效果不佳時,就可進一步考慮使用增生療法,包括高濃度葡萄糖療法或自體血小板增生因子療法,如PRP或PLT搭配超音波導引治療,能幫助組織快速修復。 -
3歲只會比手畫腳表達?! 語言遲緩兒靠復健回復能力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048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簡郁佩表示,許家有三姐弟,媽媽已經盡全力滿足家庭與孩子們生活需求,但仍發現雙胞胎的語言能力落後,到了3歲只會少數的單詞,也僅能以手指比畫或狀聲詞表達想法和情緒,無法完整表達句子,來院評估後,發現語言發展僅有2歲能力。 -
別讓Delta影響情緒! 能做到這5個字壓力鍋就不會爆開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009新冠肺炎本土疫情雖然稍有暫緩,但心的病毒株仍不時出現,民眾生活大受影響,不安、焦慮、恐慌等的情緒也在滋長中,防疫期間不僅要顧好身體的健康,心理調適也非常重要。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工作、學業、社交活動、休閒娛樂等等全亂了調,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陳易隆表示,人們因為疫情斷離了正常生活,特別是高風險族群以及面對病毒的第一線醫護,心情真是輕鬆不起來,可運用衛福部心理及口腔 -
孩子多讀書不只為自己將來 研究發現還會影響父母健康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669如果你已經為人父母,那一定要多鼓勵孩子接受良好教育,因為最近有1篇新的研究表示,孩子的教育程度高低,會影響父母的身心健康,研究發表在《老年學雜誌:社會科學》(Journal of Gerontology: Social Sciences)。 -
疫情焦慮睡眠障礙最常見 微解封後這樣做找回過往生活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620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自殺暨成癮防治中心主治醫師單家祁表示,面對不確定性而感到焦慮、遭逢挫折而感到憤怒、經歷失落而感到憂鬱,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反應,是以若讀者正因為疫情來襲而感到無助害怕、惶惶不安,那是人性,千萬不要責怪自己不夠堅強;直面這些真實感受,正是讓我們了解自己面臨哪些壓力,進一步重置身心平衡的第1步。 -
3級警戒延長每天看新聞好焦慮 專家教你找回內在平靜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454另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2020年8月發布的調查,美國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2020年4到6月焦慮和憂鬱症狀的發病率相較於2019年同期增加了許多。該調查對象包括9,896名18歲以上成人,研究者透過《4項病患健康問卷》與《6項事件影響量表》,評估參與者的焦慮症和憂鬱症以及和新冠肺炎大流行有關的創傷和壓力相關疾患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