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婦癌
-
別小看分泌物! 沉默婦癌初期5情況最易被忽略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2665根據2018年國人女性主要十大癌症死因統計,「子宮頸及部位未明示子宮癌」是女性癌症10大癌症死亡排名第7名。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家庭醫學科葉筱芸醫師表示,子宮頸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但隨著癌症發展伴隨徵兆也容易與其他婦女病混淆,如:分泌物過多、分泌物有異味或夾帶血絲、性交後出血或其他不明原因出血。 -
嚴重便秘竟是癌細胞擴及大腸 近5成卵巢癌確診已晚期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114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民國106年卵巢癌確診人數為1,396人,發生率是女性癌症第7名,近5成患者確診時已至晚期,主要原因在於初期症狀多為腹脹、腹瀉、便秘,容易被忽略,以及缺乏有效的篩檢工具。 -
台帛旅遊泡泡被刺破 指揮中心:尊重友邦決定暫緩實施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961日前傳出帛琉與台灣計畫雙方開放「旅遊泡泡」,相互降低防疫措施強度,讓台灣民眾可以用團進團出方式前往旅遊,昨(23)日外交部次長曾厚仁對外表示,帛琉對於是否能百分百防疫較無把握,11月可能不能上路,今(24)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正式宣佈,尊重帛琉考量暫緩實施。 -
韓傳36人接種流感疫苗死 疾管署:接獲不良反應51件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236累計至昨(24)日,韓國疑似因流感疫苗死亡36人受到全球注目,今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再次受到詢問,台灣流感疫苗是否有嚴重不良反應,莊人祥回應,台灣流感疫苗施打目前沒有「異常」訊號;另外,傳出台北市學生流感疫苗短缺,莊人祥也說,配給數量由北市府自行評估。 -
菲籍女移工自費採檢確診 30多歲男因公訪美檢疫期發病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336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發布,新增2名新冠境外移入病例,分別由菲律賓入境20多歲該國女性(第549例),與由美國入境本國籍30多歲男性(第550例),入境時都沒有不適症狀,但第549例竟第3次採檢才確診陽性。 -
婦癌與基因突變關聯性高 基因檢測可提早揪出罹癌風險
癌症新知 / 乳癌4648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歐陽賦表示,乳癌及卵巢癌與遺傳性基因突變息息相關,若體內帶有基因突變、將大幅提高罹癌機率。若能透過基因檢測發現變異,便能提早做好準備。現已有專為婦癌設計的次世代基因檢測服務,只要透過簡易抽血,就能在短時間內解碼大量基因,幫助瞭解自身可能帶有的基因突變或缺損,及早發現、及早預防罹癌風險。 -
癌症治療副作用難忍受 中西醫聯手提升預後及生活品質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4061面對疾病的治療方法,病人尋求專業的「第2意見」已是常態,但往往病人在東奔西跑的情況下,常因不同醫師得到的資訊不同或落差,以至於病人往往不敢跟原主治醫師告知有服用其他藥物,或是醫病雙方針對第2意見的看法加以討論,如此不僅造成醫療上更大的問題,同時也可能因此對病人形成另1種傷害。 -
癌友術後淋巴水腫肢體沉重 淋巴管靜脈吻合改善回流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4660賴志昇醫師說明,肢體淋巴水腫好發於乳癌、婦癌、泌尿道癌以及大腸癌等患者,在接受外科手術切除腫瘤時併進行淋巴結廓清,因而影響淋巴液回流,以致肢體淋巴水腫。部分癌友則是接受放射線治療時,淋巴節功能受損,而出現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