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妊娠
-
國健署揭人工生殖技術常見迷思 鼓勵及早規劃適齡生育
兩性關係 / 不孕症9572內政部111年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全國女性生育第1胎的平均年齡為31.43歲,與20年前的26.9歲相比增加4.53歲,而初次生育婦女當中,35歲以上占4分之1。現今越來越多女性因人生規劃積極詢問凍卵,認為趁年輕保存卵子,對於延後生育就有絕對的保障,國民健康署宣導,女性高齡懷孕風險不會因凍卵而消失,因此適齡生育很重要,就算凍卵也要及早規劃生育時機。 -
孕婦小心提防妊娠糖尿病 國健署提5招輕鬆控糖零負擔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6174準媽媽在懷孕期間,若血糖過高會通過胎盤影響到胎兒,可能造成胎兒過大、肩難產、新生兒低血糖、黃疸等風險;對孕婦而言則增加剖腹產率,提高產後發生典型糖尿病之風險。 -
胎兒小於妊娠年齡!日後發育要注意 健康風險比凡人高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061兒童內分泌生長門診中很常出現的一個族群是「胎兒小於妊娠年齡」的孩子。這些小朋友在長大的過程中,相較於正常出生體重的孩子,容易出現身材矮小、性早熟、過重、肥胖,甚至到成人時期罹患代謝症候群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明顯較高,兒童健康守護者應特別留意。 -
44.6%育齡女性維生素D不足 國健署點名孕婦尤要注意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6438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提醒,維生素D是女性懷孕期間重要的營養素之一,有助於胎兒骨骼及牙齒健康發育,因此鼓勵備孕或已懷孕的準媽咪們應適度日曬,並在日常飲食中,攝取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促進母嬰健康! -
糖尿病「3多1少」症狀僅占1成 醫曝手腳麻是重要警訊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941根據國健署推估,目前台灣已突破250萬名糖友,糖尿病及其所引發的併發症更是不容小覷。糖尿病是全身血管系統的殺手,往往從小血管病變開始,常見末梢血液循環不佳的情況發生,進而釀成大小血管病變,甚至出現神經受損的神經病變,一旦病情控制不佳,容易引起心臟病、中風,嚴重恐致失明、洗腎或截肢。 -
增生療法凍齡新利器 生長因子純化再升級對抗老化痕跡
醫美減重 / 美容整形6586對抗老化、維持青春活力是許多愛美人士會關注的議題,但即使化妝台上已經放滿了號稱抗老化的保養品,對於臉上已經出現的細紋,卻可能還是感到束手無策,此時只能尋求由內而外刺激膠原蛋白增生,才能徹底解決細紋的困擾,除了常見的醫學美容療程之外,也有不少人使用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這類增生療法來幫助肌膚減少細紋。 -
頭暈又疲倦是貧血?搞懂血紅素檢測方法 在家也能檢查
兩性關係 / 女人幫12601許多女生為貧血一族,容易暈眩、疲倦、心跳加速,食藥署表示,可以透過血紅素檢測試劑,在家就可檢測血液中血紅素含量,初步評估是否貧血,使用前須詳讀、謹慎遵守產品說明書的注意事項,以免影響後續檢測結果。再者,血紅素檢測儀器及試片皆為醫療器材,務必選購經核准的產品。 -
血糖不控制併發症比你想像多 糖尿病4種診斷方式1次看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66109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台灣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普及率高達11.1%,其中第2型糖尿病占比達9成以上,而肥胖、具有家族史以及有妊娠糖尿病者都是好發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