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女性癌症
-
今年7月起 甲狀腺癌口服標靶多了新選擇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5585一名64歲老病號甲狀腺乳突癌患者劉姓婦人,罹癌迄今已經10年。當初確定罹癌時,接受手術切除甲狀腺,並接受術後放射碘治療,病情已穩定好轉。但時間一久,加上沒有症狀、不覺疼痛,又忙於麵攤工作,因此,並未規律回診。 -
乳癌患者年輕化 冷凍胚胎保生機
癌症新知 / 乳癌5117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陳美州解釋,生育細胞的保存可以選擇冷凍卵子或是冷凍胚胎,依當時的技術冷凍胚胎的穩定度比冷凍卵子高,但根據人工生殖法的規定,須有婚姻關係,才能冷凍胚胎。 -
婦癌篩檢不能等 「熊讚」擔任防癌一日志工
癌症新知 / 乳癌3403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黃世傑局長表示,為照顧女性市民健康,臺北市加強進行癌症防治,106年臺北市癌症篩檢統計資料(截至8月30止),共有79866女性參加乳癌篩檢,篩檢人數較去年同期成長了13.99%,為6都第一。
-
22歲竟罹子宮內膜癌 切除子宮盼育兒成長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673子宮內膜癌為子宮內膜層長出來的惡性腫瘤,因長期受雌性激素刺激,卻沒有產生足夠黃體素,讓內膜正常脫落,導致癌化的現象,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為高危險群,雌激素分泌過多,以致無法規則排卵,常有不正常出血,年紀輕輕,就可能罹癌。 -
乳癌術後物理治療 強化自我照護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489葉瑞珠指出,癌症治療後所產生的次發性淋巴水腫,通常會在手術傷口以下的身體部位出現腫脹,主要是因為手術或多或少破壞了細小的淋巴管,皮下組織間液不易透過淋巴循環排出,堆積在皮膚與肌肉間而形成腫脹。因淋巴結負責淋巴液的收集與過濾,還有人體的免疫反應,一旦數量減少,人體的防禦力也會降低。 -
前十大暢銷藥品出爐 治癌用藥佔一半花費驚人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998寰宇藥品資料管理公司年度統計資料顯示,2016年銷售金額前10名藥品,分別為「賀癌平」、「貝樂克」、「基利克」、「保栓通」、「冠脂妥」、「立普妥」、「愛寧達」、「蕾莎瓦」、「復邁」、「癌思停」。 -
乳癌病友不想當少奶奶 術前輔助治療新選擇
癌症新知 / 乳癌3701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這部微電影反映出許多乳癌病友的心聲,尤其是年輕癌友在面對女性象徵──乳房,可能面臨切除的衝擊時,心理壓力是非常大的。根據國健署2013年癌症登記統計資料顯示,乳癌高居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罹癌人數高達1萬1,281人,較前年新增了3,307人,是所有癌症中增加最快速的,平均每天約有31名女性罹患乳癌。 -
竹縣國中女生免「頸」張 HPV開打「疫」把罩
兩性關係 / 女人幫2406女性終其一生約有 八 成的機會感染HPV,若反覆感染,就有機會變成子宮頸癌。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資料統計,台灣104年有3,356人罹患子宮頸癌,亦有661位女性死於子宮頸癌,為台灣女性癌症死亡率第7位,足見子宮頸癌對於女性有極大的死亡威脅,預防工作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