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大腸鏡檢查
-
待疫情控制穩定之後 醫:記得趕快接受這項檢查不能拖
癌症新知 / 腸癌2729但張先生耳聞長輩或朋友說大腸鏡過程會相當疼痛,因此醫師一提到大腸鏡,馬上就要求要做無痛式的,但因張先生本身有慢性氣喘,平常就需要用到支氣管擴張劑,因此無痛式的靜脈麻醉亦有一定風險。正在猶疑不定時,醫師解釋和安撫張先生「即便在沒有麻醉的狀況下,也可以利用一些穩定輕柔加上灌水等內視鏡技巧,以減輕施作過程中的不適。」張先生考慮後決定接受一般大腸鏡。 -
9成大腸癌由腺瘤性瘜肉演變! 「6大高風險群」愛注意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3382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梁程超副院長指出,大腸癌約有90%是由腺瘤性瘜肉發展而成,安排大腸內視鏡檢查有機會找到大腸癌癌前病灶(腺瘤性瘜肉),檢查過程中並可同時切除,有效減少大腸癌的發生。 -
5大健檢項目皆與癌症有關 及早檢測預防勝於治療
癌症新知 / 抗癌密碼3282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表示,大部分勞工健康檢查為胸部X光、基礎血液檢查,都屬較基礎項目,很難提早偵測出心血管急重症、癌症等罹患風險。以癌症為例,多年來位居10大死因排行之首,如果只做血液及超音波檢查等,健診成效有限,建議參考自身健康狀況、家族史等因素,增加高篩檢率的腸胃內視鏡、磁振造影(MRI)、電腦斷層(CT)等精密影像檢查。 -
愛吃牛肉、豬肉易罹大腸癌? 「超雷4習慣」當心短命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417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強調,大腸癌許多的危險因子多半和生活作息有關,包含紅肉、加工食品、低纖維飲食和肥胖等,把握以下4要素,遠離大腸癌 -
坂本龍一公開確診直腸癌 研究證實這樣吃減少罹癌風險
癌症新知 / 腸癌3938據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民國107年大腸癌連續13年位居10大癌症之首,嚴重危及國人健康,研究證實,飲食習慣與大腸癌息息相關,如果多吃魚類與蔬菜,就能減少罹癌風險。 -
婦人連續腹瀉60天大腸發現百隻鉤蟲 疑接觸土壤惹禍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394宜蘭羅東博愛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林峰年表示,個案婦人10月初開始腹瀉,多次就醫也曾經做過大腸鏡與糞便檢查,都沒有發現鉤蟲跡象,多次當作腸躁症處理,但症狀遲遲未緩解,婦人仍然不斷每天腹瀉,時間約60天苦不堪言,輾轉到自己門診檢查,發現個案已經脫水非常嚴重,先安排住院再檢查。 -
上班狂跑廁所10幾回! 直到血便就醫才知潰瘍性結腸炎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908「你的狀況恐怕不單純是腸躁症,我們趕快安排抽血及大腸鏡檢查,以利及早確診治療。」馬偕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章振旺醫師回憶這起個案,當時藉大腸鏡檢查,發現患者的腸子黏膜有大片表淺潰瘍及許多細小糜爛斑,同時根據患者病史及臨床表現,診斷為潰瘍性結腸炎。 -
男童腹痛多次就醫治療無效 X光發現腹中竟藏多塊磁鐵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306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童腸胃科主治醫師陳德慶表示,患者本身為中度智能障礙,事發當下,家長因故並無在旁,故不清楚吞下磁鐵的正確時間點,不過因嘔吐、腹痛長達1周,代表磁鐵無法自行排出,雖然沒有出現緊急症狀,但仍需開刀取出,否則當時間一久,被吸住的地方會因缺血,導致腸子壞死、穿孔、潰爛,進而引發腹膜炎、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