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大腸鏡檢查
-
別再逃避!家族有腸癌病史 記得做大腸鏡檢查
癌症新知 / 腸癌4416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邱展賢表示,根據國健署統計,罹患大腸直腸癌的人數逐年增加,大腸直腸癌的危險因子包含:有家族或遺傳性因素(如家族性大腸息肉症等);有腺瘤型息肉病史;一等親(父母及兄弟姊妹)中患有大腸癌或進階型腺瘤;曾罹患慢性發炎性大腸疾病;常攝取紅肉或脂肪,平時活動量低,肥胖,有吸菸或喝酒習慣者;風險隨年齡增加而上升,好發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
糞便無潛血竟罹癌 高危險群大腸鏡追蹤不可少
癌症新知 / 腸癌3653澄清醫院柏忕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羅鴻源表示,目前大腸直腸癌篩檢以糞便潛血為主,缺點為如屬潛血反應陽性,可能是上消化道、發炎或痔瘡造成的出血而被混淆。 -
男子貧血暈眩就醫 竟確診為大腸癌第三期
癌症新知 / 腸癌4091陳莊偉醫師說明,大腸癌主要成因與年齡及飲食、生活習慣有關。年齡50歲以上、動物性脂肪攝取過量、肥胖、缺乏運動、抽菸以及家族有大腸癌病史者,都是高危險群,且近年來已有年輕化趨勢。大腸癌早期並無症狀,但可藉由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為治癒率很高的癌症。根據統計,早期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 -
便祕女狂拉血便 錯把潰瘍性結腸炎當痔瘡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855書田診所大腸直腸肛門科醫師沈希哲表示,潰瘍性結腸炎屬非特異性發炎性腸炎,好發於20到40歲的青壯年,男女比例為1:1.2,在大腸直腸科佔潰瘍性大腸炎的20%到55%。其中有1%患者在5年內症狀會逐漸向上延伸,演變為潰瘍性大腸炎。相關研究指出,環境、免疫機能、腸胃菌落及遺傳等因素交互作用可能導致潰瘍性結腸炎,但致病轉機不明,治癒後仍可能復發。 -
大腸瘜肉都會癌化? 定期檢查腸保健康
癌症新知 / 腸癌67近年來台灣食安問題嚴重,國人飲食習慣改變,目前大腸直腸癌發生率已經超過韓國,成為全球第一。依據台灣癌症基金會推估全台大約80萬人有大腸瘜肉,若無及早發現,恐有大腸癌風險。 -
國人愛吃油炸燒烤 腸瘜肉好發年齡從35歲起
癌症新知 / 腸癌3503台灣癌症基金會於3月18日正式啟動「2016追捕瘜肉小子大作戰」活動,祭出獎值百萬三重獎勵與優酪乳早鳥送,結合4月17日起跑的腸胃健康日講座,希望喚起民眾正視腸胃保健,一同打擊腸癌追捕瘜肉。
-
成人四大癌症篩檢 一年揪出6萬多名罹癌者
癌症新知 / 抗癌密碼34世界衛生組織證實,經由癌症篩檢,可降低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及口腔癌等四大癌症死亡率。為此,國民健康署運用菸品健康福利捐,補助國人接受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口腔癌等四大癌症篩檢,希望透過篩檢,早期發現治療。 -
國人飲食不均衡 腸鏡瘜肉偵測率近七成
癌症新知 / 腸癌3735羅鴻源醫師指出,目前內視鏡檢查可選擇無痛方式,全程使用二氧化碳氣體,比空氣更快被人體吸收,檢查後腹部不適感大幅降低。最新檢查機器光源亮度足,觀察視野更大,從140度提升至170度,而且每一支均搭配新一代窄頻影像技術,不遺漏任何表淺瘜肉,提高診斷精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