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田診所大腸直腸肛門科醫師沈希哲表示,潰瘍性結腸炎號發於年輕人,通常有腹瀉、糞便代寫、頻便等症狀。(圖/ingimage)
長期有便祕困擾者突然狂拉「清腸」可別高興得太早,一名25歲陳姓學生近半年來排便習慣改變,從原先便祕變成每天狂拉3到4次,伴有下腹疼痛及血便。原以為只是痔瘡出血,便自行購買藥膏及塞劑但仍不見效,就診後發現直腸部分黏膜紅腫發炎,且有多處潰瘍及黃色分泌物,經診斷為潰瘍性結腸炎。
書田診所大腸直腸肛門科醫師沈希哲表示,潰瘍性結腸炎屬非特異性發炎性腸炎,好發於20到40歲的青壯年,男女比例為1:1.2,在大腸直腸科佔潰瘍性大腸炎的20%到55%。其中有1%患者在5年內症狀會逐漸向上延伸,演變為潰瘍性大腸炎。相關研究指出,環境、免疫機能、腸胃菌落及遺傳等因素交互作用可能導致潰瘍性結腸炎,但致病轉機不明,治癒後仍可能復發。
留意排便次數是否變多且帶血!沈希哲說明,潰瘍性結腸炎常見症狀為排便習慣改變,如腹瀉、糞便帶血、頻便、感覺排便不乾淨等,常與克隆氏症或偽膜性大腸炎等疾病混淆。部分患者則有腸道外表現,併發僵直性脊椎炎、關節炎、鞏膜炎,或原發性硬化膽道發炎等。潰瘍性結腸炎雖比大腸炎產生惡性病變的機率低,但仍須於門診長期追蹤。
對於自己的排便習慣改變有疑慮者,可到門診進行診斷檢查,告知醫師病史、檢查糞便,並透過直腸大腸鏡檢查有無黏膜發炎及出血反應,以及病理切片確認是否為非特異性發炎反應。若經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沈希哲提醒,除了注意飲食和改善生活型態,會給予患者藥物治療如止瀉、抗發炎反應之塞劑、洗腸液、皮質類固醇等,效果不佳或出現併發症、癌症病變再以外科手術治療。
飲食西化、常熬夜且重口味的年輕人,通常將潰瘍性結腸炎的肛門出血症狀是為痔瘡而輕忽,沈希哲建議,出現頻便、腹瀉或血便的症狀時,應進一步就醫接受治療。
延伸閱讀
-
小心毛小孩腸道感染「絛蟲」作怪 磨屁股、軟便是警訊
健康養生 / 寵物健康1303如果你打算養狗狗貓貓,成為毛小孩的新手爸媽;除了準備適量的食物,你需要寵物疾病的知識來幫毛小孩預防各類疾病。如果你的犬貓經常磨蹭屁股,或是糞便中出現如米粒般的小點,就要格外小心:牠感染寄生蟲了。為了讓各位新手貓奴或狗爸媽照顧狗貓能更上手,《NOW健康》邀請獸醫師分享有關寄生蟲的相關知識。 -
避免膝蓋疼痛要先鍛鍊臀部肌肉? 肌力教練告訴你原因
健康養生 / 好書報報1789迎向「經濟防疫新模式」以及解封,室內外運動可免戴口罩。隨著解封,不少人開始積極練跑,隨之而來的,可能是更好的成績,也可能是運動傷害。不論是長輩或是青年,都可能有膝蓋疼痛的問題,不論是練馬拉松、打籃球,甚至只是爬樓梯,都會用到膝蓋。 -
諾羅病毒來襲!單週11萬人腹瀉就醫 近4週傳83起群聚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419身為學生的你,身邊有人因為腹瀉請假嗎?或是有人在FB提到自己感染「病毒性腸胃炎」拉個沒完呢?因為諾羅病毒正在偷偷入侵大家的生活!疾管署表示,上週(2月20日至2月26日)因腹瀉就診的人多達11萬人,且近4週(1月24日到2月19日)發生83起腹瀉群聚通報。疾管署提醒,勤洗手與注意飲食,才能防範「病從口入」。 -
反覆拉肚子伴隨血便! 潰瘍性結腸炎未及時治療恐癌變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172曾子澄醫師表示,患者在罹病初期容易被誤判為大腸激躁症,因為兩者症狀類似。潰瘍性結腸炎常見的症狀是拉肚子、血便,然而大腸激躁症則可能出現腹瀉、便秘或腹瀉與便秘交替的混合型,通常不會伴隨血便。 -
一哭二吐三血便!小兒腸套疊急症 延遲治療腸子恐壞死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1525腸套疊(Intussusception)是小兒專科常見的腹部急症之一。亞東紀念醫院小兒外科主治醫師許琪琪表示,幼兒型的腸套疊多為迴腸套入結腸型,腸套疊時的腸子像是天文望遠鏡收起來一樣,近端腸子套入遠端,造成腸子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