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大腸直腸癌
-
長期不明原因腹瀉 胰臟炎送急診意外發現罕見闌尾腫瘤
癌症新知 / 腸癌3478高國堯醫師起初收治該病患入住加護病房,經電腦斷層掃描確認是膽結石併發胰臟炎,原本準備等胰臟炎緩解後安排膽囊切除,但在執行術前斷層掃描評估時,意外發現闌尾直徑腫到正常的4倍大,管腔內布滿黏液,推測是罕見的闌尾腫瘤,會診大腸直腸科醫師方佳偉。 -
臺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 卸下白袍實踐公衛理想
醫藥衛生 / NOW人物3897陳秀熙談起當初選擇脫下白袍,轉戰公共衛生社區服務的心情,有感而發地說:「這個社會仍需要加入一點異質性,要有不同跨領域的人才培育,才可維持台灣於健康醫療領域上保有的頂尖地位。」為讓健康醫療更多元,必須要有醫療背景的專業人士,逐漸引入其他理工文社範疇,而陳秀熙,就是在時代變化下,最早受到衝擊的一群。 -
大腸癌易復發可先下手為強 抽血檢驗準確率達9成
癌症新知 / 腸癌3407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副主任王輝明表示,非侵入性的癌症基因檢測靈敏度高,能協助醫師及早監測癌症復發跡象,除此之外,適藥性基因檢測更讓患者有機會選擇適合的標靶藥物進行治療,減少反覆化療的痛苦,對症下藥,積極追蹤,提升大腸癌病患的存活率。 -
這樣吃不讓癌症找上你 15種抗癌蔬果大公開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3636國泰醫院內湖分院營養師張斯蘭指出,市場上唾手可得的各色新鮮蔬果之中富含各種「植化素」,就是物美價廉的抗癌食材。以存在於黃色、紅色及紫色蔬果中常見的「類黃酮素」來說,近年來的科學研究發現,這類植化素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不僅有助防癌,還能抗菌、抗過敏等;其中,大家比較熟悉的包括花青素、兒茶素、異黃酮素(可降低乳癌、子宮內膜癌及攝護腺癌的罹患風險)、檞皮素(有助降低肺癌發生風險)、白藜蘆醇(動物實驗發現可抑制腫瘤生長)、楊梅素(能降低攝護腺癌發生率)等。 -
109年新增健保給付新藥 超過10萬病友受惠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3642健康保險署組長戴雪詠表示,108年健保給付超過34種新藥,且擴增了18類疾病藥品的給付範圍,當中又以癌藥比率最高,占了40%,範圍涵蓋乳癌、肺癌、肝癌、大腸直腸癌、胰腺癌等12種癌別。 -
預防大腸癌 醫師建議從這7招做起
癌症新知 / 腸癌4249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資深主治醫師楊靖國表示,大腸瘜肉為大腸癌的前兆,大多數的大腸癌都是由腺瘤性瘜肉癌化而來;一旦發現建議及早切除以絕後患,能夠有效預防大腸癌的發生。 -
化療藥物副作用令癌友抗拒 藥師協助解除疑惑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102奇美醫院藥劑部藥師林志遠表示,癌症的治療包含手術、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放射線治療及免疫治療,隨著罹癌人數增加,接受化學治療的病人數也跟著提高,一般來說,化學治療所產生的不良反應,會影響病人對於接受治療的順從性。 -
採用細胞治療抗癌 全台僅4間醫院通過審核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076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李冠德表示,細胞治療是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及化療等藥物治療以外的第4種癌症治療方法,其中CIK細胞(細胞激素誘導殺手細胞)因具有優秀的癌細胞毒殺能力,可與其他化療藥物、標靶藥物或免疫療法合併使用,而獲得醫界重視。北醫附醫發表「自體CIK免疫細胞治療」成果,臨床顯示,約可治療12種癌別,包括大腸直腸癌、乳癌、肺癌、子宮頸癌、卵巢癌、腎臟癌、肝癌、胰臟癌、鼻咽癌、胃癌、食道癌、膽管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