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大腸瘜肉
-
民進黨創黨元老朱高正大腸癌病逝 「腸」保健康5技巧
癌症新知 / 腸癌166早年留學西德的民進黨創黨元老之一,也是台灣議會暴力第一人「朱高正」,在政壇留有一句名言:「政治是最高明的騙術。」於昨(22)日晚間傳出因大腸癌病逝的消息,得年67歲。 -
換水大腸鏡無痛又精準 大林慈濟推廣有成揪大腸癌病灶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098換水大腸鏡能減輕檢查過程中的疼痛,病人反映無痛比例高達61%,遠高於充氣大腸鏡的30%;提高在右側大腸瘜肉的發現率也顯著高於充氣大腸鏡16%;在propofol短效靜脈麻醉下換水大腸鏡在全大腸腺瘤及扁平腺瘤發現率顯著高出充氣大腸鏡11.6%及13%。 -
待疫情控制穩定之後 醫:記得趕快接受這項檢查不能拖
癌症新知 / 腸癌2729但張先生耳聞長輩或朋友說大腸鏡過程會相當疼痛,因此醫師一提到大腸鏡,馬上就要求要做無痛式的,但因張先生本身有慢性氣喘,平常就需要用到支氣管擴張劑,因此無痛式的靜脈麻醉亦有一定風險。正在猶疑不定時,醫師解釋和安撫張先生「即便在沒有麻醉的狀況下,也可以利用一些穩定輕柔加上灌水等內視鏡技巧,以減輕施作過程中的不適。」張先生考慮後決定接受一般大腸鏡。 -
5大便祕成因別輕忽 調整飲食與作息逾8成可改善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5569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孫文俊指出,臨床便祕定義以時間為指標,超過3天以上沒排便,即為便祕。至於糞便的形狀及軟硬度屬於臨床症狀,如果便便形狀像一顆顆的小雞便,常與水份攝取不足有關,不會稱為便祕。而造成便祕的5大主因,分述如下。 -
男子便秘腹脹竟大腸癌上身 這些危險生活習慣要避免
癌症新知 / 腸癌4063國泰健康管理營養師王盈堤表示,飲食西化喜歡油炸油煎食物、喜歡吃牛羊豬等紅肉、蔬菜纖維攝取不足,都會導致腸道蠕動緩慢,讓蛋白質分解產生的廢物氮沒有辦法如期排出,很可能就影響了腸道健康導致大腸癌風險上升,然而只要改善生活飲食習慣,增加纖維攝取量,就能先改善腸道蠕動。 -
大腸癌發生率連年增高 排便出血就應提高警覺!
癌症新知 / 腸癌3612黃洸偉指出,糞便帶血是腸胃科門診常見的問題,原因包括痔瘡、肛裂、大腸瘜肉、大腸炎、大腸憩室症,甚至是大腸癌。不少民眾患有痔瘡,因此發現便血時就直接聯想到痔瘡,而未進一步接受檢查。 -
預防大腸癌 醫師建議從這7招做起
癌症新知 / 腸癌4247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資深主治醫師楊靖國表示,大腸瘜肉為大腸癌的前兆,大多數的大腸癌都是由腺瘤性瘜肉癌化而來;一旦發現建議及早切除以絕後患,能夠有效預防大腸癌的發生。 -
大腸癌復發機率高 想要保命這件事千萬要確實做到
癌症新知 / 腸癌3656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表示,腸癌95%是由大腸瘜肉發展而來,若大腸癌在初期就被發現,並配合手術切除的治癒率幾乎是100%,但高治癒率並不等於完全不會再度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