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多胞胎
-
晚婚遲育比例高 人工生殖助高齡夫妻好孕
兩性關係 / 不孕症50國人晚婚與遲育普遍,衍生不孕問題多。以102年為例,國人男女性平均初婚年齡為32.0歲與29.7歲,生母初胎年齡為30至34歲者為40.4%,35至39歲為13.5%,遲育趨勢顯著。在接受人工生殖治療者中,35歲以上者佔57.8%。 -
十萬元催「生」 國健署推人工生殖津貼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389衛生福利部部長邱文達表示,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育齡期夫妻中不孕比例約8%至12%,而國內不孕症比例約在10%至15%,明顯偏高,必須借助人工生殖技術,實現生育夢想。 -
晚婚晚生 三成孕婦高危險妊娠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747蔡育倫說明,所謂高危險妊娠,包括早產、子宮頸閉鎖不全、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懷孕合併內外科疾病或感染等。此外,高齡產婦、早期破水、多胞胎與懷孕期間因母體或胎兒的先天性因素,導致增加胎兒、嬰兒死亡或缺陷,也屬高危險妊娠,對母親都有危險性。 -
免於多胞胎危機 未滿35歲限植2胚胎
兩性關係 / 不孕症2157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說明,雖然臺灣法令規定人工生殖,植入胚胎數每次以4個為上限,但植入1至2個胚胎者僅有31.7%,明顯偏少,也就是說,近七成植入胚胎數量超過三顆,因此,人工生殖產生的活產多胞胎居高不下。 -
人工生殖-胚胎數植入過多 恐增新生兒死亡率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087國人因晚婚與遲育,求助人工生殖技術的不孕夫妻日益增加,13年來人工生殖出生子女數,佔當年度出生數比率成長近3倍。不過,為提高受孕機會,經常一次植入過多胚胎,以致提高母親併發症,以及新生兒缺陷和死亡危險機會升高。 -
人工生殖擬限縮 最多植入2顆胚胎
兩性關係 / 不孕症3495國民健康局科長陳麗娟表示,目前台灣在人工協助生殖領域雖有法令規定,卻欠缺指引規範,以致胚胎植入數量愈放愈多,不孕夫妻生下多胞胎比例高,生下異常新生兒的風險也增加。因此,國民健康局委託台灣生殖醫學會擬定適合國人的胚胎植入數指引,近期內將邀集專家討論,制訂出新標準。 -
試管嬰兒帶來不孕者的春天
兩性關係 / 不孕症23631978年7月25日世界首例試管嬰兒在英國誕生,這個女娃名為Louis Brown,至今已結婚並自然產下正常的孩子;國內的第一位試管嬰兒則誕生於 1985年4月16日,當時也開啟國內不孕治療的新扉頁。不孕症治療權威張昇平醫師表示,體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術,又稱為「試管嬰兒」,是指將卵子與精子取出後,置入試管內使其受精,再將早期胚胎「受精卵」植回母體子宮內,讓其發育成胎兒。目前體外受精的成果,所有女性平均受孕成功率約三成,35歲以下女性受孕成功率提高為五成。相較於二十多年前,35歲以下女性體外受精成功率僅一成,如今已有十足的進步。 -
333策略 求龍寶寶好孕到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461「對台灣人來說,龍年的確能提高生育意願,從診間可明顯感受到想生育婦女數有增加的趨勢」,成大醫學院兼任副教授暨主治醫師潘咸安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