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壓迫氣管
-
74歲婦人吞嚥困難 原來是甲狀腺結節腫如芭樂壓迫氣管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20874歲的黃女士在10年前因右側甲狀腺結節問題接受手術切除,術後也定期追蹤左側甲狀腺結節,並持續服用甲狀腺素控制。直到3年前她發現左側結節逐漸增大,但切片數次均屬良性,在未影響生活的情況下,仍選擇持續觀察。然而,近期她因吞嚥困難、摸到頸部腫脹,檢查出結節壓迫氣管,遂決定接受手術,將芭樂大的結節與甲狀腺一併摘除。 -
叢狀神經纖維瘤變大併發症多 醫:15歲前是黃金治療期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3774今年12歲就讀國中的周小弟,自出生即發現患有第1型神經纖維瘤,後又長出叢狀神經纖維瘤,1個月大即因腫瘤壓迫氣管進行氣切手術。腫瘤隨著年齡不斷增大,手術後又增生,2歲時頸部2顆棒球大的腫瘤導致面容歪斜,胸腔內腫瘤甚至壓廹了氣管與大血管,並導致嚴重脊椎側彎等問題。所幸加入恩慈療法接受口服標靶治療之後,成功縮小腫瘤、擺脫24小時配帶呼吸器,周小弟也開心迎接國中生活。 -
發現甲狀腺結節別緊張! 大多為良性僅部份需手術切除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385「我有甲狀腺結節?!」年末是許多企業進行員工健康檢查的高峰期,隨著超音波檢查的普及,越來越多人發現自己有甲狀腺結節。究竟甲狀腺結節是什麼?該如何處置?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潘立昕表示,甲狀腺位於頸部中央偏下的兩側,是身體的「發電廠」,分泌的甲狀腺荷爾蒙決定能量代謝速率。 -
48歲婦人脖子腫到喘不過氣! 就醫檢查確診罹甲狀腺癌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3526甲狀腺癌是1種相對常見的惡性腫瘤,根據民國109年的癌症登記資料顯示,甲狀腺癌是臺灣女性發生率排名第4的惡性腫瘤,1年新增案例約為5,000人,女性發生率為男性的3倍。大部分的甲狀腺癌預後佳,可以靠手術治療及後續的輔助放射碘治療根除,但是仍有少數病人仍會復發,而且一旦復發後病程快速,有時即便是放射碘也無治療效果,以往的標靶治療並非針對專一突變,大部分都是多標的標靶藥物,選擇較少。 -
防疫警覺開始鬆懈? 呼吸道融合病毒在0至6歲竄升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680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劉定萍表示,監測最近類流感門急診就醫百分比,從前幾周開始就緩緩上升,雖然仍未到流感流行階段,但急診類流感就診約7.2%,而流行閾值11.0%,同時門急診類流感就診35,841人次,相較前1周也略微增加4%左右,雖然沒有顯著上升趨勢,但仍然必須持續觀察。 -
感冒後鼻塞頭痛欲裂 鼻竇內視鏡一照發現鼻腔內被塞滿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240鼻竇是圍繞著鼻腔發育而成的空腔,分為上頜竇、篩竇、額竇及蝶竇,充滿著空氣且與鼻腔相通,鼻竇分泌的黏液可吸附外來的髒汙物質,並藉由纖毛的擺動,將這些黏液往外排出。萬一鼻竇腫脹發炎,塞住了開口,導致髒東西排不出去,病菌滋生產生異臭,就是所謂的鼻竇炎。 -
遠離腦中風危險因子 專家建議從預防3高開始做起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650直到今年李小姐開始感覺左手容易發麻無力,但也沒為生活上帶來什麼不便,自認應該沒什麼嚴重的病痛。但在家人安排她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健康檢查後,報告結果顯示李小姐血壓偏高並有高血脂的問題,而腦部磁振造影(MRI)影像發現有腦血管阻塞現象,再晚一步發現,恐引發腦中風。 -
不願面對心臟問題 逃避手術可能隨時引爆致命危機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519花蓮慈院副院長王志鴻表示,包含主動脈瓣膜狹窄在內的許多心血管疾病,初期大多都是先從內科方面著手治療,當病程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後,才需要外科手術的介入,但是臨床上有很多病人因為害怕開刀,而導致病情變得更加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