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1名67歲的老張(化名),多年前曾接受鼻竇炎手術,最近連續幾周經常頭痛、鼻塞、黃鼻涕,一開始自認是小感冒不以為意,直到頭痛欲裂、難以入眠,遍尋附近診所仍不見改善,最後轉診至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主治醫師杜嘉煒門診治療。杜醫師以鼻竇內視鏡檢查,發現雙側鼻息肉及黃鼻涕幾乎阻塞了整個鼻腔,診斷為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所幸接受3D導航內視鏡微創手術治療,不須翻嘴皮或臉部傷口,僅僅住院2天,將頭痛、鼻塞1次解決,終於擺脫困擾。
鼻竇是圍繞著鼻腔發育而成的空腔,分為上頜竇、篩竇、額竇及蝶竇,充滿著空氣且與鼻腔相通,鼻竇分泌的黏液可吸附外來的髒汙物質,並藉由纖毛的擺動,將這些黏液往外排出。萬一鼻竇腫脹發炎,塞住了開口,導致髒東西排不出去,病菌滋生產生異臭,就是所謂的鼻竇炎。
鼻竇炎的病人常會有鼻塞、黃鼻涕、嗅覺減退、頭痛、咳嗽等症狀,長期不治療更會影響身心,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及睡眠不足。若病症持續惡化,甚至會擴散到眼睛及腦部,導致眼睛腫脹、腦膜炎等,可能造成失明或意識不清、甚至致死。
急性鼻竇炎多半是感冒之後,細菌2次感染所造成;而慢性鼻竇炎是由未經治療或治療不全之急性鼻竇炎演變而來,成因包括鼻過敏、鼻息肉、空氣汙染、吸菸或二手菸、免疫機能不全、解剖構造異常等。尤其秋冬季節的日夜溫差較大,感冒病人較多,更要及早治療,嚴防併發症的發生。
根據統計,台灣每4人中就有1人罹患慢性鼻竇炎。一般治療方式為鼻竇內視鏡手術,可以治癒8至9成的病人。藉由內視鏡搭配微創旋轉刀,將病變的組織如鼻息肉、肥大骨頭移除,打開阻塞的鼻竇開口,恢復鼻竇纖毛功能。但對於復發性鼻竇炎、鼻息肉或鼻腫瘤病人,內視鏡手術因為是2D平面視野,缺乏立體定位輔助,手術清除範圍相對保守,特別是在靠近眼睛或顱底的位置,治療效果自然會受到相當限制。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結合3D立體定位導航和內視鏡微創手術,能精準的定位病灶,並大大的增加治癒率,減少併發症,提升病人手術安全。3D導航的原理是將病人術前電腦斷層影像上傳至導航系統,建立即時3D立體影像,只要病人頭戴上感應器束帶,便能藉由磁發射器產生「鼻腔地圖」,讓手術醫師有如搭載行車衛星導航,精確又安全。3D導航內視鏡手術符合現今微創趨勢,既可大幅減少術後出血,也能使疼痛感變得更輕微,短暫住院觀察後即可出院,是其最大優勢。目前立體定位導航系統,已納入健保給付範圍,不需要額外自費,更造福了廣大的病人。
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主治醫師杜嘉煒表示,現今因為醫療之進步及保健觀念之提升,鼻竇炎是可治癒的。鼻竇炎引起之頭痛、鼻塞、黃鼻涕持續未能緩解,或合併有眼睛腫脹、喪失嗅覺時,可能繼續惡化,嚴重者恐導致失明,甚至致死,不可輕忽,建議盡快就醫。
更多NOW健康報導
▸甲狀腺手術最怕血腫壓迫氣管 組織膠減少出血併發症
▸失智症及早介入穩住病況延緩惡化 預防從40歲就要開始
延伸閱讀
-
鼻塞慢性鼻炎演變口腔潰爛 嘴唇腫大就醫發現惡性腫瘤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1354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吳明穎表示,檢查個案血液發現,病患全血球低下情形,此情況極有可能為血球吞噬現象所造成;這是1種由於發炎性細胞激素—包括干擾素(interferon-γ)、介白素(interleukin,IL-12,IL-18)以及甲型腫瘤壞死因子(TNF-α)上升,造成骨髓及其他淋巴器官中一系列的血球吞噬。 -
疫情緊繃慢性鼻炎患者如何分辨症狀? 專業醫師來解答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612臨床上常遇到病患詢問:「醫師,我到底是感冒還是過敏啊?」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感冒初期症狀常與過敏反應大同小異,包括打噴嚏、流鼻水、鼻塞及鼻涕倒流等,但感冒或流感可能出現發燒或全身痠痛,單純過敏並不會發燒、也不會腰痠背痛,通常感冒病程來到第3、4天,鼻涕會轉為白色或黃色濃稠狀,然而過敏鼻炎主要以每天早晨起床後「哈啾!哈啾!」鼻子癢一直揉,鼻涕則為清澈水狀。 -
別小看喉嚨發炎疼痛 病程持續好幾天趕緊就醫卡實在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1356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耳鼻喉科柯皓允醫師指出,喉嚨是呼吸道、消化道對外的通道,在呼吸、進食的過程中,容易接觸到病毒、細菌等各種病原體,若遭到感染便會出現喉嚨發炎、腫脹、疼痛。其中,感冒是喉嚨痛最常見的原因,以病毒感染為主。過於勞累、營養不良、免疫力低下等狀況,都會增加感染的機會。 -
耳鳴患者隨老年人口增加快速成長 放任不理只會惡化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096台灣人口快速老化,耳鳴也是老化現象之一,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老年人耳鳴的原因多半與生理機能退化有關,包括:內耳血管循環不良、神經退化萎縮等老化因素,都可能引發耳鳴,因老年人口增加,耳鳴的人數也呈現快速成長,若長期耳鳴卻放任不理,還會產生重聽及眩暈的併發症。 -
鼻過敏釀鼻竇炎膿液充滿眼窩 確診蜂窩性組織炎險失明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410台北慈濟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吳秉昇表示,眼窩蜂窩性組織炎最嚴重,很可能是細菌跑到腦部,導致海綿竇感染傷害到視神經,更有失明風險。但如果同楊同學一般,鼻子過敏患者經常鼻塞流鼻水,鼻腔內部腫脹,不太容易區分是鼻竇炎或僅是鼻過敏,如果不能適時妥善獲得治療,病況就有可能越來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