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可可豆
-
寶寶喝都不喝奶怎麼辦? 護理長傳授秘招度過厭奶期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4018國泰台南產後護理之家諮詢護理長洪治萍說明,判斷寶寶是否為厭奶期之前,必須先排除寶寶有身體疾病方面問題,如鵝口瘡、心臟病疾病、脹氣。 -
飽受耳鳴困擾夜不成眠 中醫針灸刺激耳朵穴位可緩解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003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吳俊昌表示,患者自述3年前開始,耳鳴讓他每晚無法入睡,幾乎快得憂鬱症,直到透過針灸搭配電針及服用中藥後,發現耳鳴聲逐漸降低,「主觀耳鳴聲分數」(使用視覺類比量表,總分10分,分數越高聲響越大)由治療前8分,治療3個月後降至5分,6個月後主觀耳鳴分數剩2分,且自覺失眠情形大幅改善,雖耳鳴聲仍存,但僅在安靜時才會聽見,多數時間幾乎聽不見,也不再焦慮及憂鬱。 -
犁田後連毛巾都無法擰 檢查才發現是軟骨撕裂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994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賴禹呈表示,根據臨床經驗,約有2成急診患者因車禍、運動傷害、負重工作或跌倒造成手腕外傷,但部分患者在事發當下手腕並沒有明顯痛覺,直到手腕疼痛持續2周以上,且出現痠脹、無力感、握力減低、手腕扭力變差等,以致日常生活受限(如擰毛巾、轉開瓶蓋、打球等),才會赴醫接受進一步檢查。 -
新興茶飲種類多元 可可豆殼、咖啡葉用來泡茶真健康?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181可可豆在製成可可或巧克力產品的處理過程中,必須脫殼,屬於農業副產物,在可可豆烘焙前或烘焙後,會與胚芽一起移除,因為纖維質地較硬,且沒有味道,一般人不會食用外殼。 -
能量飲成青少年新寵? 統計:逾半出現不良反應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978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說明,咖啡因是1種中樞神經興奮劑,來源有咖啡豆、茶葉或可可豆,也會從瓜拿納或瑪黛茶等天然物中萃取而得。長期攝取咖啡因容易影響青少年和兒童還在發育的腦部及智力,使睡眠品質降低、活動力下降,造成心悸、焦慮、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建議孕婦、哺乳婦女、幼童、高血壓、胃腸疾病、腎功能異常患者應避免喝含咖啡因的飲品。 -
市售飲料咖啡因標示不實 最重可罰400萬元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4356習慣喝咖啡的人越來越多,衛福部食藥署建議,成人每日咖啡因攝取量應在300毫克以下,這次調查發現,「山加利直火咖啡牛奶飲料」(1瓶185毫升)咖啡因含量85.9mg/100mL,濃度最高,喝兩瓶即達317.8毫克,超過建議標準。 -
法式料理創意足 視覺味覺驚奇之旅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2256「三味沉迷鴨肝」打破法式鴨肝的束縛,以嶄新姿態重新詮釋鴨肝的三種吃法,分別以雪茄、棉花糖及金沙巧克力的樣貌呈現。其中雪茄酥脆的外殼,是將龍眼乾煮爛後,加入吉利丁捏握成形再烘乾,裡面鑲著綿密細緻的鴨肝慕斯,而以龍眼加入竹炭製作的 「煙灰"」亦維妙維肖,相當具有視覺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