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友誼
-
腦震盪不能只靠休息! 新式復健助運動員快速回歸賽場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72125歲職籃選手日前在練習時,被隊友肘擊下巴,頓時頭痛、頭暈,視線模糊,無法對焦,緊急就醫,確診為腦震盪,但症狀持續一個月,轉至台北榮總就醫。經過完整腦震盪症狀評估、心肺測試與前庭平衡功能測試後,接受整合性復健,逐漸改善不適,重回球場。 -
心情好更長壽! 研究:幸福感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259對生活感到快樂和滿足,不僅可以促進心理健康,還可能對身體健康產生影響。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整體生活滿意度與降低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有關。 -
交際菸比天天抽更傷身! 善用「拒菸8不」社交不尷尬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916根據國民健康署「110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顯示,我國青少年首次吸菸原因中,「別人吸跟著吸」佔15.5%,「應酬社交」則佔4.7%。大家為了方便社交,認為偶爾來一根應無大礙,但研究已證實,偶爾吸菸所造成的健康危害不亞於長期吸菸者。 -
疫情趨緩逐漸解封 杜絕憂鬱從停止「社交孤立」開始!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250進入後疫情時代,隨著疫苗施打率提升、防疫措施鬆綁,大家逐漸恢復面對面的人際互動。但調查發現,在疫情期間有憂鬱、焦慮症狀者大幅增加,回歸正常社交互動,要多注意身邊親友的情緒狀態,避免因情緒問題而造成社交孤立。 -
孩子也有情緒困擾! 別輕忽兒童憂鬱情緒核心4大表現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161如果孩子出現討厭學校、總是說自己沒朋友、覺得孤獨、感到自卑等,是時候多關心孩子的情緒狀況了!憂鬱情緒往往有多種表現,不同的年齡層隨著其生活樣態和身心發育,顯現的特徵會有所不同。南韓研究發現,孤獨、自我厭惡、厭惡學校和自卑是兒童憂鬱情緒最核心的表現。另外,學業困難(學業成績下降)、難過(哭泣)、自卑(打架)、自我厭惡(負面身體形象)、缺乏愉悅感(厭學)、悲傷(孤獨)、不愛上學(缺乏友誼)等的權重明顯高於其他。 -
「聖誕節」不管是不是跟初戀過! 約會前記得333守則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2549隨著日劇《初戀》(First Love)的熱播,即將迎來的是情侶大節日「聖誕節」,在歡樂的聖誕歌曲與浪漫的布置環繞下,瀰漫著幸福的氛圍,也是青少年約會共度佳節的最好機會,但是別忘記自我保護。據衛生福利部資料顯示,110年中,12到18歲青少年共有3,680件性侵害通報案件,其中有1,367案(約佔37.1%)為男女朋友關係。青少年通常對性充滿好奇,所以約會前、中、後要注意而且多用心,才能讓約會美好又安心,國民健康署呼籲「約會安全333」的注意事項,提供青少年參考。 -
台灣拜耳攜手台北101邀江宏傑 響應國際身心障礙者日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53每年12月3日是「123國際身心障礙者日」,昨(2)天,台灣第一屆多元共融願景獎最具影響力企業的台灣拜耳,及旗下消費保健品牌拜維佳,攜手台北101,舉辦「最高」公益桌球賽,邀請年度代言人江宏傑及兩位帕拉林匹克運動會桌球選手田曉雯、林姿妤,與台北101租戶夥伴互相切磋球技。透過實質行動共同響應國際身心障礙者日,期盼藉此提升大眾對於身心障礙者職場權益的關注度,並為人們提供最強大的營養後盾。 -
疫情對Z世代造成巨大負面衝擊? 專家提出7大關鍵解套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772COVID-19 疫情蔓延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充滿壓力的時期。除了對冠狀病毒的擔憂外,人們還不得不面對,疫情對健康、經濟、政治和社會動蕩帶來的負面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