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化療
-
針眼1年未消?眼瞼顆粒長大成腫塊 切片竟是皮脂腺癌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6199皮脂腺癌是種罕見且具威脅性的惡性腫瘤,常發生在眼瞼上,早期症狀與針眼或霰粒腫相似,容易被忽視。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眼科醫師丁以晟透露,許多病人在腫塊出現時並不會感到不適,只是發現眼瞼上有個小突起物,隨著病程發展,腫瘤可能變得更大。 -
及早防肺癌降低死亡率 醫籲:40歲成人每年需檢查1次
癌症新知 / 肺癌6134振興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陳威廷強調,早期預防和早期治療是降低肺癌死亡率的關鍵,建議40歲以上成人每年接受1次胸部X光檢查,高危險族群可2年接受1次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有家族病史者則應與醫師討論適當的檢查頻率,以真正達到預防肺癌之效果。 -
女工程師罹乳癌扛百萬醫藥費醫治! 多數癌友恐難支撐
癌症新知 / 乳癌5360自認為健康寶寶的柔柔,不喝手搖飲、不太吃炸物,但29歲那年一天洗澡時,意外摸到左側乳房硬塊,進一步接受穿刺檢查,確診為三陰性乳癌。罹癌迄今2年多,接受術前免疫加化療8次,腫瘤由2.8公分縮小至0.5公分,手術切除腫瘤後,又做9次免疫療法,前後17次,花費400萬。 -
藝人不菸不酒肺腺癌離世!空汙恐是關鍵 咳嗽不是小事
癌症新知 / 肺癌5040在《台灣靈異事件》影集中,飾演「鐵頭」警官而走紅的汪建民,不幸於10月7日死於肺腺癌,享年56歲。他於8月底參加電視節目,分享抗癌經歷,自己不菸不酒,但年輕時就有習慣性咳嗽,但並未積極就醫,也未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他呼籲大家重視健康,不可輕忽身體狀況。 -
「溫和型乳癌」5年復發風險低 醫:觀察期需拉長20年
癌症新知 / 乳癌4703林口長庚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郭玟伶表示,台灣新增約1萬5000人乳癌患者,近9000名癌友為荷爾蒙陽性,大多數於早期確診,這群癌友5年內復發風險雖較低,時間拉長至20年,仍可能復發,務必定期回診。 -
抗癌成功卻不孕?奇美引進「冷凍卵巢」 癌友圓生子夢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4776醫學期刊上曾有一著名案例,25歲已婚女性,尚未曾懷孕過,患有第4期霍奇金氏淋巴瘤,在化療開始前,以腹腔鏡手術取下一側卵巢並進行了冷凍保存。在她接受癌症治療後,病人出現了卵巢早衰,因此次年開始接受荷爾蒙替代療法。最後,在她31歲時表達希望懷孕生子的意願,經腫瘤科醫師判斷癌症復發機率低,因此回到婦產科將之前冷凍的卵巢組織解凍後接受腹腔鏡卵巢皮質組織原位自體移植手術。移植後5個月,病人恢復了規律的排卵週期,最終也自然懷孕並成功產下1名女嬰。 -
健保給付限制多!各種條件成緊箍咒 癌友恐成用藥孤兒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3814陳媽媽確診肺癌後,自費使用標靶藥物4年多,迄今花700多萬元,年初健保署同意給付該標靶藥物,卻設下條件「需先化療失敗」,得知自己不符合用藥資格,陳媽媽相當難過,因為全家快被她給拖垮,以為這是政府德政,卻是「看得到、吃不到」。 -
乳癌治療後出現類更年期症狀 中醫調理助病友改善不適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084化學治療與荷爾蒙療法對乳癌病友出現更年期症狀有著密切關連性,治療過程中會導致雌激素作用減少,甚至進而停經。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許雅婷表示,雌激素的作用減少意味著女性逐漸進入類更年期狀態,所以乳癌病友在治療期間便容易出現潮熱盜汗、心悸胸悶、肌肉痠痛、睡眠障礙、焦慮煩躁、陰道乾澀、排尿困難等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