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助聽器
-
全台新生兒聽損比例高 及早治療避免發展遲緩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482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小兒神經主治醫師暨北護聽語副教授翁仕明解釋,幼兒單側聽損最容易被忽略,由於雙耳聽力的補償作用,並不是全然聽不到聲音,需透過篩檢才可以及早發現。家長照顧聽損的孩子往往面臨較大的壓力,因為即便持續追蹤,稍有不留意,聽力就可能惡化;此外,如果不是在出生後就及時發現,可能導致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 -
蔡昭雄談養生科技 對抗衰老及心腦血管疾病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4244根據統計,心血管疾病已成為全球性頭號殺手,不僅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健康問題,因當今社會型態所養成國人飲食偏差、缺乏運動等生活作息,心腦血管疾病的年齡層也逐漸下降。為此,財團法人台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特別邀請臺灣中原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蔡昭雄教授主講「心 -
老年人聽力退化 失智風險高5倍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4你家長輩也會看電視時,聲音愈開愈大聲?跟人講話時,總習慣重複別人的話?小心這些都是聽力損失的症狀,若不積極改善,可能提高失智風險。國外研究甚至發現,聽損老年人失智風險高出正常者5倍,醫師提醒,為人子女應多關心老人家聽力問題。 -
助聽器反而讓聽力退化? 正確使用應該這樣做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0「長期使用助聽器竟然會讓聽力惡化?」台北市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院長黃弘孟指出,戴上助聽器就跟戴上眼鏡一樣,只要配的好,適合自己,長期使用並不會讓聽力或視力變差。 -
老人聽力退化放別棄 北榮研發APP改善聽辨能力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49160多歲洪姓阿嬤患有重大聽力損傷,申請助聽器,回診時,認為效果不好,經醫師詳細詢問使用狀況,才發現她平時沒有配戴助聽器的習慣,與人講話之前才拿出來戴,以致遲遲無法適應。在醫師建議下,天天使用,並配合聽能訓練APP,有效改善聽辨能力,與孫子溝通時,不再「鴨子聽雷」,有聽沒有懂。 -
婦人聽不見喇叭聲險釀禍 電子耳改善聽語能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006一位55歲婦人聽力嚴重衰退,騎車或走路時,聽不見車子的喇叭聲險釀禍,廚房的抽油煙機開了一整天,居然也沒無法察覺,到市場買菜時,無法與攤販對話,只能拿紙鈔讓菜販自行找零,所幸在接受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植入電子耳後,大幅改善聽語能力。 -
男子罹患中耳炎近乎失聰 電子耳找回聽力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908許多人都罹患過中耳炎,發癢、流膿;不過,醫師提醒,中耳炎如果反覆發作,恐影響聽力。一名中年男子從小飽受中耳炎之苦,長大後惡化,合併乳突炎及珍珠瘤,聽力幾近全無,最後花費上百萬元,裝置人工電子耳,才讓聽力逐漸恢復。 -
老人用藥多5倍 多元藥事服務提升用藥安全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1201
據資料統計,每位高齡長者約有1.4個慢性疾病,使用的藥物量約是一般年輕人的5倍。因此無論是領藥方便性、服藥順從性、自我疾病照護上,會遇到的問題皆比一般民眾高上許多。由於老化程度不同,高齡長者所遭遇到的困難往往複雜,且難以用同一套準則徹底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