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新生兒聽損比例高 及早治療避免發展遲緩

3284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
助聽器裝置
▲治療師協助確認聽損兒助聽器裝置狀況。(圖/公關照片)

根據統計,台灣每300名新生兒就有1位面臨聽損問題,透過篩檢可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同時透過助聽輔具及復健,幫助孩子建立聽與說的能力。明基集團虹韻助聽器攜手丹麥GN Hearing和德國西嘉(原西門子助聽器)3家企業聯手捐贈助聽器並舉辦聽力保護講座,希望喚起大眾關注聽力照護的重要性,倡議弱勢聽損者友善環境及協助拾回良好生活品質。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小兒神經主治醫師暨北護聽語副教授翁仕明解釋,幼兒單側聽損最容易被忽略,由於雙耳聽力的補償作用,並不是全然聽不到聲音,需透過篩檢才可以及早發現。家長照顧聽損的孩子往往面臨較大的壓力,因為即便持續追蹤,稍有不留意,聽力就可能惡化;此外,如果不是在出生後就及時發現,可能導致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

台灣的「百大青農」陳惠琪的女兒小淨,出生時被篩檢出右耳有聽損的狀況,6個月大時即確診為單側中度聽損,後來漸漸發現小淨的發展程度完全跟不上健康手冊裡的衛教紀錄表,帶去醫院評估後才發現因為聽力惡化,已導致發展遲緩。除了1周1次的語言治療課以外,平常也會糾正孩子說話發音,長期下來口語表達已恢復跟一般孩子無異,但右耳的聽力損失速度難以預料,幾年後的定期追蹤檢查每況愈下。

由於兒童單側聽損無法獲得社福補助,需自費購買助聽輔具,對本就有經濟壓力的家長來說負擔更大,若將來要上小學,需要再購買於教室使用的助聽輔具,對一般家庭而言是不小的負擔,現在有了企業的支持,可以讓惠琪無後顧之憂,小淨也可以透過輔具來學習得更好。

翁仕明提醒,兒童聽力問題最好能夠早期介入,新生兒篩檢若有被確診為聽力損失,就應該及早配合治療並持續追蹤。戴上助聽輔具後還需要長期接受復健,約3至6年不等,加上家長深度參與才能建立聽與說的能力。把握0至6歲的語言黃金治療期,就有機會重拾如同一般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