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加工技術
-
告別關節疼痛!微創人工關節置換術 助銀髮族舞動人生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5997人工關節置換後可用多久呢?梁峻銘院長提到,人工關節的使用壽命依材質與加工技術而異,健保給付的人工關節一般可用10至15年,自費選項則能延長至30年以上,目前人工關節可使膝蓋彎曲達130至140度,足以應付日常活動,如使用蹲式廁所,只要術後保養得當,人工關節的耐用性足以滿足大多數病患的需求。 -
國科會支持台大研發光場顯示技術 醫師配戴AR不暈眩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3718在國科會顯示科技專案計畫的支持下,國立臺灣大學電信工程學研究所陳宏銘教授與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院長吳明賢教授率領的研究團隊及合作廠商兆輝光電,成功開發了世界領先的光場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顯示科技。此科技有效解決了人眼視覺輻輳調節衝突(Vergence Accommodation Conflict, VAC),讓醫師在配戴AR裝置時不再感到暈眩或缺乏深度感知,適合高精度醫學應用。 -
農糧署興大攜手合作 國產花椰菜、牛番茄全年都吃得到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648農糧署與國立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共同輔導農民團體突破關鍵加工技術,開發國產花椰菜與牛番茄多款調理食品,不僅提供消費者更多選擇,也讓消費者一整年都可以吃到國產的花椰菜和牛番茄。 -
植物肉製作過程歷經3代改良 吃起來口感就像真肉一樣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2364近年來植物肉產品盛行,連鎖便利商店、咖啡廳、超市等皆可看到它的蹤跡,讓民眾又增加一種飲食品項,但食藥署提醒,植物肉產品如要對外宣稱為素食,應清楚標示,這樣消費者才可以安心的購買。食藥署指出,為了使植物肉更具風味,在加工時多已調味,所以血壓偏高族群,應注意鈉含量,在烹調時要記得先試味道,再放入鹽巴或調味料,避免造成身體過大負擔。 -
假牙不是能咬就好 品質、美觀一樣重要!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3258綜觀時下固定假牙材質種類,主要分成金屬與非金屬兩大類。牙技師廖哲葦說明,過去在製作假牙時,一般是將瓷燒附在金屬上,也就是民眾熟知的金屬瓷牙,「只是金屬的不透光性,若要達到同時兼具美觀、精密度、功能性(強度)等要求時,相對困難。」如今在科技進步、數位化普及下,非金屬的全瓷材料已經逐漸取代金屬燒附陶瓷的趨勢。 -
人氣伴手禮隱藏飽和脂肪危機 多吃恐造成心血管負擔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3026飽和脂肪為心血管殺手!許惠玉提到,飽和脂肪會提升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的膽固醇)濃度。多項研究指出,飲食中的飽和脂肪酸占熱量的百分比是每升高1%,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就約增加2%。即使素食者不會吃到膽固醇,但血中膽固醇、血脂肪仍會上升。 -
多吃泡麵恐變木乃伊? 醫師破除謠言迷思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154顏宗海指出,「常吃泡麵會變成木乃伊」是錯誤說法,食物保存的方式很多元,目前絕大部分泡麵都沒有添加防腐劑就能妥善保存,有些泡麵則會加入抗氧化劑,但只要遵守衛生單位規定,均不致影響身體。 -
罐頭食品挑選有訣竅 牢記「三心二意」原則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2953罐頭食品緣起於戰爭時期,人們偶然發現放在密封容器內的食品,以高溫加熱後,可以長時間貯存而不會腐壞。雖然當時人們並不瞭解原因,但隨著時代的演進與食品加工技術進步後,才逐漸揭曉。原來高溫加熱是為了消滅造成食品腐敗的微生物,而密封容器,則可以保護食品不被外界環境的微生物所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