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利他主義
-
自私的人不是沒有原因 研究:少睡1小時就不想幫助人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581睡飽能夠維持生理與心理的健康,而沒睡飽對身心影響甚鉅,這兩點大家都知道。然而有研究發現,睡不飽的人會變得「自私」!怎麼會這樣呢?國立成功大學心理系副教授林君昱表示,對一般人來說,這類研究在適當時機運用,將是可考慮的參考面向,例如在校園內辦義賣或募款,要避開期中或期末考週(學生熬夜念書)。另外,在近幾年陸續有幾篇研究舉出睡眠可能和「利社會」(prosocial)行為有關,但本論文算是以較嚴謹且多角度的檢驗,來提出證據支持此論點。然而也要提醒一般民眾,這是個有趣且可能未來有更重大意義的研究方向,但目前尚還不適過度的盡信以及延伸推論。 -
做好事為了消業障? 研究證實:幫助他人有益身心健康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160該研究由香港大學學者進行,將201項獨立研究進行整合分析,累積共19萬多參與者的數據。結果證實,利社會行為(利他主義、合作、信任及同情心)是和諧及運轉良好的社會必備的元素,有利於身心健康。 -
有容乃大! 懂得寬恕憂鬱不上身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768研究團隊針對超過1,000名67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分析宗教、年齡與健康等調查發現,容易原諒他人過錯的年長女性,心情上通常較不會感到憂鬱,即使覺得別人對於自己的行為不能理解、不能原諒,也不太會在意。不過,研究顯示,原諒他人的男性,憂鬱的程度反而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