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切片檢查
-
食道癌早期發現免手術 內視鏡熱射頻燒灼可治癒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5094因工作需要,75歲秦爺爺年輕時常菸酒不離身,上了年紀後因罹患重度逆流性食道炎,必須固定至醫院回診、追蹤、服藥,10多年來狀況相當穩定。但日前回診時,醫師透過影像增強內視鏡檢查發現,秦爺爺的食道出現大範圍的黏膜異常,且分布在上面的微血管有變粗與濃染情形,經病理切片檢查後,確診為早期食道鱗狀上皮癌。 -
男性排尿不順要當心 一旦確診攝護腺癌最怕性福不保
兩性關係 / 男人幫3896這名患者的主治醫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許富順醫師說明,近年來攝護腺癌已躍升為台灣男性癌症發生率第5位,罹患年齡也有下降的趨勢,成為熟男的健康威脅。攝護腺癌早期並無明顯徵兆,僅有尿急、頻尿或小便不順、滴尿和夜尿等與良性攝護腺肥大相類似的症狀,患者往往不自覺而延誤到擴散至骨骼轉移才有疼痛現象。 -
女性無性行為不需做抹片? 醫:定期篩檢有其必要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10794研究證實,大多數子宮頸癌患者係因持續感染人類乳突病毒,早期大多沒有症狀。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曾志仁提醒,就算已經停經,以及很少或很久未有性行為的女性,均應接受抹片篩檢,別輕忽子宮頸癌的威脅。 -
鼻咽癌是亞洲人特有癌症 韓星金宇彬也罹此癌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3961鼻咽癌是亞洲人特有的癌症,如韓國男星金宇彬、馬來西亞羽球世界球王李宗偉等,都是鼻咽癌患者。根據台灣國內最新統計,每年約有1,600人發病,鼻咽癌占男性癌症發生率第12位,一般而言,男女比例約為3比1。 -
幽門螺旋桿菌不追蹤治療 再次檢查竟成胃癌後悔莫及
癌症新知 / 胃癌3851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指出,此案例除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未積極接受除菌治療之外,受檢者平日飲食偏愛吃重鹹、醃漬物,也提高了罹患胃癌的風險。台灣近年來因飲食衛生環境改善,感染幽門桿菌的盛行率大幅降低,大多數已感染患者沒有症狀,約有15%機率會形成為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相對也會提高罹患胃癌的機率。 -
創60年院內新紀錄 臺北榮總首例小腸移植成功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207臺北榮總創下建院60年來新紀錄,完成第1例小腸移植案例,移植團隊兒童外科醫師蔡昕霖表示,小腸移植是所有器官移植中最複雜且艱鉅的治療,每年全世界執行的個案數目總合約為100例,遠低於其他器官,主因在於受贈者嚴格的篩選條件,以及醫療團隊執行的能力與規模。 -
皮膚出現不痛不癢紫紅斑 嚴重皮肌炎可能併發癌症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16358陳志斌醫師指出,皮肌炎是1種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攻擊皮膚和肌肉等器管,具體病因尚未明朗,任何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但以40至60歲為好發年齡層,女性罹患機率是男性的2到3倍。皮肌炎主要侵犯皮膚和肌肉;若侵犯到皮膚,會造成上眼皮、臉頰2側、頸部、前胸範圍及手背指關節出現紅紫色皮疹的情形;若侵犯到肌肉,較典型的症狀為近端肢體無力,易導致手抬不起來、無法爬樓梯等情況。病情進展因人而異,甚至可能侵犯肺臟、心臟、食道等器官,造成呼吸困難、心律不整和吞嚥困難等症狀,且有併發癌症的可能。 -
畸胎瘤生於頸部多為惡性 醫呼籲及早治療以免奪命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4312蔡青劭醫師表示,畸胎瘤源自胚胎時期的生殖細胞,因於母胎時期就形成腫瘤,故能從中找到不規則狀的毛髮、骨骼或肌肉細胞。然而,約95%至98%的畸胎瘤為良性,存在卵巢或睪丸中,僅少數2%至5%的畸胎瘤生於頸部,且多為惡性。